为不断夯实党员理想信念之基,厚植爱国爱党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9月8日下午,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党支部组织开展了“追寻觅渡精神 夯实信仰之基”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们共同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觅渡》。影片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革命经历为主线,在那个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的时代,他们坚持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在中国革命阵地上,展现他们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非凡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坚毅而浪漫的革命情怀。
影片中一幕幕生动的镜头,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党员们感慨颇深。
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燕:
《觅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短短的120分钟,我们感受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青年的痛与希望、彷徨与抉择、坚守和赴死,“常州三杰”百折不挠、不断求索,用热血青春书写厚重人生。如今,我们身处盛世,应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担当时代责任使,不忘教育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支部组织委员陈蕾:
看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热血青年,他们从同一个家乡走向世界,又同归于共同的信仰,生命的倒计时,无论是绿草、野花、鸟和蜂,都有着诗性的味道,悲壮直击心灵、精神震撼人心,却又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新生与光明。
党员教师柳义琴:
影片中,瞿秋白为了革命事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与瞿秋白相伴而行的还有张太雷和恽代英这两位革命先烈。他们同样以他们的行动和牺牲诠释了革命精神。《觅渡》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作品。它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也激励着人们对未来的追求,更激励着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要身先士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师夏玮:
小时候住得与瞿秋白故居仅一街之隔,爸爸和奶奶也因此会常常给我讲瞿秋白的故事。今天,当我观看影片《觅渡》,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场景都体现了“常州三杰”超乎凡人的人格魅力,让我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是常州人民的骄傲,更是常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财富。我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不仅要秉承他们的爱国情怀,更要淡泊名利、坚守初心、践行师者的责任使命,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党员教师郑砚琴:
作为一名党员,在观看完影片后触动极大。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再学习,同为常州人,为家乡这片热土诞生了这样惊天动地的伟人感到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份自豪化为动力,践行“三杰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党员教师王琼:
觅渡,觅渡,渡何处?第一次觉得电影离自己这么近,近到常从主人公故居门前走过,每次经过瞿秋白故居,仿佛都有一种与历史交叠的时空感。低调地隐于闹市中的,是那古朴的门檐,是那鲜明的“瞿秋白故居”。也是第一次觉得电影离自己这么远,远到与主人公相仿的年龄,却经历着迥异的人生处境。敌人的屠刀下,有他们高昂的头颅;黑暗势力的压迫下,有他们不屈的身影;历史倒车的轮毂下,有他们坚定的新中国道路!风华正茂时,如果说先辈们渡的是中国的出路,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渡的就是人。
党员教师高晓丹:
“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我被电影中恽代英的话深深触动,恽代英的“磷”是一位青年革命者的磷,是胸怀“国之大”的磷,是蕴涵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磷。这“磷”,是不朽的铠甲,是不朽的火种。百年来,磷火点燃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光荣与梦想!
党员教师陆瑜:
看完这部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电影,我对“常州三杰”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仿佛看见“常州三杰”的身影跃出了平面,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正如恽代英先生就义时所说:“我身上的磷只够做4盒洋火,但我希望我身上的磷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旧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我们当代青年也愿意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强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党员教师戴文婧:
电影《觅渡》让我们跨越时空,与那个充满青春与梦想的时代对话,不仅了解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革命事迹,感受到“常州三杰”的崇高精神,感受到百年前革命者的热血与信仰。作为年轻教师,我将立足自己的岗位,让青春在学校教育事业的建设中绽放光彩。
电影是短暂的,但“常州三杰”的精神力量却深深刻在每个人心中。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增强了学习先烈、立足岗位,笃行实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撰稿:陈蕾 摄影:陈蕾 审核: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