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探讨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创新,5月28日上午,常州市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研讨暨江苏省王蕾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在天宁区兰陵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互动研讨、主题分享和专家引领四大板块。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小燕老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薛红副主任、常州市小学英语数字化学习研究小组、省工作室以及省规划重点课题全体成员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第一节课由兰陵小学张丽花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Unit7 What’s the matter? 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本节课张老师以“care”为主线,学生在图片、情境中理解文本,掌握感官类单词thirsty, tired, ill以及询问和表达“感受”的句型Come and have... Can I have...? What’s the matter? I want to...。教师根据前置性作业中学生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多场景实践应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玩,不断巩固和发展综合语用能力,体悟家人、伙伴之间相互关心的脉脉温情。
第二节课由淹城实验小学沈雪雅老师执教海尼曼分级阅读绘本《The Coyote and the Rabbit》。沈老师从trick出发,引导学生精读故事的主体部分,从before the race, in the race和 after the race三个场景,引导学生在交流故事细节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能根据图片或文本留白,合理想象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培养创造性和审辨性思维。
互动研讨,思维碰撞
在接下来的互动研讨中,王蕾老师邀请部分“常小英·e学堂”团队成员,围绕“信息化场景下的阅读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地研讨交流和智慧碰撞。来自东青实验学校的徐聂鑫老师肯定张老师的音素意识和拼读意识,巧用教辅资料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的赵庆老师则从课程内容整合性、学习活动层次性、教学评一致性畅谈自己的观课收获;西新桥小学王艳蕾副校长认为信息技术支持学科教学要实现从“花架”到“支架”的转型,例如利用信息技术课前发放预习单,提高课堂效率,课中精准评价跟进,课后优化作业设计;经开区横林实验小学的费超老师指出要不断迭代和创新信息化工具应用,实现对学情的精准把握,从而更好地查缺补漏。
主题分享,启迪智慧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薛红副主任以《例谈信息化场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为题,带来了主题分享。薛老师指出创新场景应用是数字化改革的第一要素,人机融合是数字化转型的突破要点,数字资源建设是助力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学生正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场景中沉浸、体验、互动、成长。
高位引领,拔节成长
最后,常州市小学英语教研员黄小燕老师基于本次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黄老师首先非常欣慰的从两节课堂展示以及互动研讨环节,看到了老师们在不断地践行和思考中,自身获得的快速地成长。同时,黄老师指出,信息化课堂要从2.0走向3.0,从信息化教学走向智慧教育,需要利用AI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最后,黄老师希望大家勇于革新,作为Pioneer大胆实践,尝试将AI、VR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努力创造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新样态。
同心同向,共研共创。一次研讨就是一次进阶,智慧教育必将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常小英”们将不忘教育初心,用数字赋能,为培养更多新时代优秀的英语学习者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