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课标
山东师大二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 刘锡娟
新课标是在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出台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迈出步子之大,不亚于一场教育的革命。要想把“舶来品”本土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认同的过程。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新课标的冲击面前产生不适应感的原因。从笔者接触到的信息看,新课标制定者们已经意味到需要更多的缓冲时间,推行力度有所减弱,这将留给教师们更多的适应时间。
如何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因此,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就要从这里出发,并琢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信息技术新课标新在什么地方,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课程设置,突出了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信息技术主要设置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windows基础知识、网络操作、金山文字、金山表格、金山演示、access数据库、frontpage网页制作、机器人程序vjc.。
根据国家课标的内容设置,我校设置了校本化课程,包括flash制作、photoshop、网页制作、音频、视频、pascal程序设计,明年还要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目的就是要为初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减缩知识性学习的时空总量,增扩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比重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知识性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处理软件工具的学习。如果只注重知识性内容的学习,不加强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比重,那么学习的结果正如许多老师常常感叹的那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些信息技术老师也常常是只教软件操作,而不问如何运用。有个老师来面试,告诉我们他的辅助教学软件做得如何如何好,到处获奖。当他介绍自己设计的一节教学课时,却反复出现利用小黑板上如何如何展示,一字不提如何使用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我们不是说非要用多媒体不可,而是奇怪当正是需要他展示这方面才能的时候,为什么不给我们展示出来呢?如果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又如何培养出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生呢?
新课标要求我们缩减信息技术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更多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处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当计算机成为学生减轻学习体力劳动强度的好帮手时,可以算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当计算机成为学生减轻学习脑力劳动强度时,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此,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双基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教学,在活动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方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三、促进学习方式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上讲,《新课标》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软件的功能是教不完的,也是学不完的,而且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不培养出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永远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要做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实现知识重组
知识形态的转变,其实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或是能力特点),教师将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化为更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育形态,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不是对教材的不尊重,而是在教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使用。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也是备课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同样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工作,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备课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通常说来教学方法在理论上不外乎两大类型:“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而且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有向后者发展的趋势,比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就属于这类范畴。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接受型”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果一味地以研究的形式进行,不但意义不大,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当然传统的“接受型”教学方法基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对其进行调整。比如使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来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就是对“接受型”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措施。
3、合理地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师教学行为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发展能力的关键
未来的课如何体现新课标的特色,如何做得更好,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校的信息技术课一定能闯出一条具有碧桂园特色的路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