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清凉小学2004学年第二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清凉小学2004学年第二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5-06-22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qingliang

 

又到了总结一学期电教工作的时候了,每当此时,我总想思考,我们的工作给学生的发展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每年的工作是否仍在进步?老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到底是以它为“目的”还是为“手段”?

()成长记录包,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我们是当任务还是当作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

    区校为成长记录包的研制与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今年我校以四年级为试点,我们感想颇多。首先,四年级四个班主任和信息技术老师每周利用四节课时间来进行教学使用,老师们非常认真,而学生也制作也很有特色。让我着实地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老师认真钻研的态度。但作为一个软件产品来说,也想提出来,如何设计一个更安全管理的认证模块,一个安全的备份机制,从而使我们的数据更安全。

    其次,结合学生的发展,我们还有大量的数据类型要加入到该记录袋中,如视频、音频、数据模型,我们应该如何扩充这些更实用的模块。

    第三,各班操作和发展水平不一致,如何衡量老师的工作量,如何让记录袋作为学生发展的数据库、档案库或者成为将来研究的案例与依据。

()数字化平台,课题研究,它们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吗?

   本学期省级电教课题《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未能参加评估,市电教馆也到现场给予我校直接的指导,并强调我们应更进一步充实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支撑材料,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纠正一直以来将数字化平台与网络课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以中心组成员为中心,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带动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地体会到由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至课后作业这一个系列的学习状态,来分析数字化平台在教学中作用与影响。

    应该说,在数字化平台上,我校成绩也不错,黄烨老师的《年月日》获区一等奖,而且我们也可喜地看到,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组的老师在校基本功比赛中成绩斐然,田毓婷、宋筱央两位老师分别获校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这与他们合理地使用电教工具是分不开的,加上自己在业务上的钻研,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组老师已经成为青年老师中的标兵、榜样。而这样一支队伍在课题研究中总觉得使不上全劲,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咱们的课题研究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综合实践活动是个大课题,但必须依靠大家从小处入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我们还与湖北省教研室取得联系,,学习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绿色学生的总特色,做出自己的成绩。

()依靠校本学习,加强培训,我们要做得还很多

   学校组织老师分三批认真参加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活动”,将培训与平时工作相结合,提出电教组与培训老师结师徒对,以点带面,统一规划,有计划、有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地学习和培训。为适应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学校一方面稳定信息组成员的编制,同时也提供信息组成员的对外学习机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校本培训织成一道网,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课为基础,以NIT兴趣小组为提高,组织学生竞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的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本学期一方面稳定计算机老师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及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本身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同时,信息技术课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战场,实践依靠数字化教学平台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质量,特别辅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舞台,结合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我们组织了文字输入、电脑动画、小报设计等比赛,获奖选手在六一节统一授奖,光荣的他们成为区、市一级的学生信息技术比赛的后备军。

()创品牌栏目,树品牌主持人,强化校园电视台工作职能

(1)以四个栏目为中心,落实素材,节目竞争上岗

    校园电视台通过二个学期以来的应用与实践,不仅让每一位参与电视工作的成员有无比的成就感,更让这一教育与宣传方式让学生乐于其中、易于教育。

    办好栏目,服务学生是电视台的宗旨。本学期,我们由老师、学生共同发掘身边的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材料,以真实的角度报道感人的事迹,既表扬好的也曝光差的,从而也让栏目负责人“有米可炊”。同时为使栏目有更好的制作质量,我们也建议校行政制订更明晰的激励措施,拉开差距,让四个栏目竞争上岗,树立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

(2)加强训练,切实提高节目制作水平

    电视台为学生服务,他们是电视台的主人,培养小记者,老师要为他们引好路,搭好桥。本学期继续固定好小记者的培训工作,同时依靠学科老师的参与,全面提高小记者的语言、文字及思维能力,这些将既是节目质量提高的基本条件,也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与素质。

   每档栏目的制作,要求各栏目组组织好文字、协助美工、学会做策划,三机位协作,平时多操练,使拍摄更有质量,制作水平更专业。

(3)固定栏目制作与播出,有章可循,台帐化电视台的工作

    每天有节目,每周做节目,节目有预告,观后要评价。让学生“爱”看电视,乐于参与到节目中来,形成常规与习惯。通过对节目的评价,也为品牌栏目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电视台工作要制度化,台帐化,节目播放,制作建立起一系列便于反映和记录过程的原始依据,以便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改进。

  现场直播是校电视台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种播出方式除了提高了活动的现场感,也提高了学校宣传工作的效率,加上字幕机,能随时插播最新消息。自学校两次直播活动以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场直播是我校电教工作一个新的挑战,而每次活动的总结也是必需的功课。

活动成功之处:

1、  在硬件设备上,本次活动添置了一台大洋3000字幕机。在活动之前,电教组通过市电教馆技术专家上门调试,并组织学校老师学习使用字幕机。在直播中起到较好效果;

2、  在此次直播中图像质量统一,现场上音响基本达到播出要求。前后场组织配合到位,直播前小观众预先走台,进行直播气氛的烘托,现场效果得到有效控制。

3、  小记者培训初前成效,此次活动从前到后让学生拍摄、制作自己的节目,虽然他们尚显稚嫩,但其工作认真负责,挑起了此次直播的拍摄、后场工作等重责,让我们看到校园电视台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的可能。

活动不足之处:

1、  在硬件上由于平时直播工作做得少,设备上调试尚不到位,如线太乱,接头太松,要在线上做好标记,将一部分带转接的线全部做成对接线,保证直播时信号稳定。

2、  在活动前,对整场要求不甚清晰,在最后的直播中有部分要求未能来得及实现,如在电教室未能实现接入直播信号,也是一个缺憾。

3、  在整个直播前,对活动中如音响、文字、美工、主持人形象等把关不甚到位,特别是配音的文字还应该可以写得更符合画面效果。这些细节也是影响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

 

清凉小学现代技术组

2005-6-2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