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思路
求真务实,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宗旨,努力在本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教研水平上有所提高。
加强学习与研讨,提高课程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探索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校电教常规工作管理,增强效率意识。
(1)建立健全学校电教组或校信息中心,由分管领导、专职电教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定期进行工作研讨。
(2)电教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3)加强对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和完好情况的检查。
(4)制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如多功能教室使用制度、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和相关的使用、出借、保管、维护保养和安全制度等。
(5)健全各项电教记录(多功能教室使用记载、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记载等)。
(6)积极参加区布置的各项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二)、加强学科整合,增强教研意识。
(1)树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技术层面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最大可能的技术支持。
(2)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在学校工作安排中做到有思考、有计划、有落实,组织学校教师设计、尝试、反思、研讨、总结,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和一些反思案例,逐步提高电教教研水平。
(三)、抓好信息技术学科常规教学工作,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
(1)务必落实教学建议,通过检查备课、向学生调查、听课等形式检查学科常规工作情况
(2)关注教学质量,高度认识信息技术工具性的本质,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应首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继续进行期末学生检测,对检测的方法要更科学,检测的结果要更具有可比性,检测的学校面要更宽泛。
(四)、丰富学科资源,加强资源交流。
(1)丰富、有效的学科资源和资源平台是开展电教和研究的基础,所以要开发整理形式多样的优质资源,如优质获奖课、多媒体课件集锦、学校网站、专题网站、资源库等,加强有建设、管理、交流功能的资源平台的研究。电教组和学校教务部门积极合作,挖掘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开发一些专题性的学习资源。
(2)引进优质资源,充实学校资源库。通过培训、评比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引进的资源。研讨资源和文本的关系,提高教师的认识。
(五)、课题研究,持续深入。
有电教课题的学校,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要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可以继续开展一些研究课、观摩课、专家讲座点评等形式的活动,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要完善学校课题网页的建设。
本学期有部分学校“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结题,经过上学期的中期评估后,要抓紧时间,积极制订计划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对照自身不足认真克服,完善结题资料争取顺利结题。
(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1) 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理论、技术)
(2) 进行校本培训(网络应用、网页制作等),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三、 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订、交流本学期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部分)
NIT培训报名、考试报名、NIT考试
电教论文评比(
建立区BLOG学科互动平台并培训
常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星评比参加区选拔报名(
十月份:
常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星评比区选拔推荐
学生成长记录袋使用评比(下旬)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红梅、红中)
电视节目制作研讨(暑期作业回放、节目制作、教育电视的宣传作用)
十一月份:
英语学科电教评优课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浦前、朝阳)
天宁区校园电视校园电视DV制作大赛(中旬 )
十二月份:
天宁区中小学学生电子小报制作评比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延陵、博爱)
NIT考试
部分学校课题结题
一月份:
信息技术学科论文评比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考核
信息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