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延陵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校的电教工作在信息中心的领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精神、创新机制为动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着眼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信息技能的养成,努力开创我校电教工作新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管理求效益。
我校力求做到教育现代化设备配、管、用、研(教育技术、模式的研究)、训(师资培训)一体,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监督、投入,用好现有设备,向设备要效益。加强网络管理,用好宽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继续规范电子邮件的收发,做好学校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努力完善我校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学校校园网建设,达到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促使我校信息化建设能整体规划,分层、分步实施。进一步落实校园网及各电子教室的配、管、用。
二、继续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研究,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新理想的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做好各年级信息教育课程的指导工作,加强课程研究,加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加强注重校园网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课进行调研。
1、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创新理想的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
2、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建立培养跨世纪新人才的机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用网络的便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渗透到每一门学科中去。
3、积极做好电教资料、代办费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电教教材配管用的各项制度,做好电教代办费和学生录音带的年审管理工作。
4、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增强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及校长的信息素养。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的组织工作。
5、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计算机科技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在五年级的试点工作,争取下学期全面推广使用。
6、2005年初我校开始筹备学校电视台工作,在前期工作初步到位的情况下,2005年下半年我校进行了《百乐园》电视台的两次试播,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从明年开始,我校正式启动学校电视台。
常州延陵小学电教组
2006年1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