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宁区教育信息及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信息技术中心在本学期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电教常规工作管理,增强效率意识。
(1)建立健全学校电教组或校信息中心,由高云霞校长负责领导、田毓婷、张卫平、陈敏华、宋筱央等八位教师组成,定期进行工作研讨。
(2)电教工作有周计划,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计划有落实,检查有实效,总结有发展。
(3)由校信息中心与校总务处配合,负责对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和完好情况的检查,负责人:蒋晓安。
(4)健全各项电教记录(多功能教室使用记载、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记载等)。蒋晓安、周祝华(上)负责电教室使用预约及登记。
(5)以市区布置的各项活动为指南,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形成本校的工作特色。由田毓婷全面协助校信息中心工作。
(6) 校园电视台以区“节目制作中心”为基地同时与校大队部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既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同时为区校园电视台建设献计献策。(校园电视台工作具体有工作计划)
(二)、加强学科整合,增强教研意识。
(1)树立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技术层面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最大可能的技术支持。其中陈敏华与宋筱央负责如何服务语文学科的方法;田毓婷与黄烨负责如何服务数学学科的理论;张卫平负责与美术学科服务的方法;
(2)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在学校工作安排中做到有思考、有计划、有落实,组织学校教师设计、尝试、反思、研讨、总结,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和一些反思案例,逐步提高电教教研水平。本学期似组织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组“学习月”活动。
(三)、抓好信息技术学科常规教学工作,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
(1)落实教学建议,通过集体备课、向学生调查、听课等形式检查学科常规工作情况
(2)关注教学质量,高度认识信息技术工具性的本质,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应首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丰富学科资源,加强资源交流。
(1)丰富、有效的学科资源和资源平台是开展电教和研究的基础,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如自动拍课系统,收集优质资源,如优质获奖课、多媒体课件集锦、学校网站、专题网站、资源库等,加强有建设、管理、交流功能的资源平台的研究。电教组和学校教务部门积极合作,挖掘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开发一些专题性的学习资源。
(2)引进优质资源,充实学校资源库。通过培训、评比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使用引进的资源。研讨资源和文本的关系,提高教师的认识。
(五)、课题研究,持续深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题研究面临结题,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可以根据市、区电教馆建议开展一些研究课、观摩课、专家讲座点评等形式的活动。
二、校园歌曲MTV制作,让艺术来指挥技术
为迎接市电教馆组织的校园电视节目比赛,本学期我们领衔了此项目,虽然我们设备一般,制作尚未达到较高技术水准,特别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尚不成熟,但抱着试一试的目的,我们人人都参与了校园歌曲MTV制作,制作中,大家发现了很多困难,如开始的分镜头语言撰写,与大队部、音
三、协助课堂拍摄,形成多机位现场拍摄课堂实录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拍摄了公开课二十余节,为提高拍摄质量,让所拍摄地课堂教学能够真实地反映上课老师的教学素养,大家在每堂课拍摄之后都讨论得失体会,我们还组织观看电教馆拍摄的优秀课例,从模仿中学习,并总结出自己的课堂拍摄心得:其中分五部分
(一)课前准备
1、服装要求,老师穿深色服装,尽量避免穿条纹、白色或方格服装。女教师化淡妆,不穿鞋拖;男教师头发整齐,不留胡须。学生尽量穿校服。
2、将学生根据拍摄要求进行分组,将平时发言较好的学生尽量放中间,将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摄像机附近;将好动的学生安排在靠边位置。
3、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不看摄像机,举手不要超过头,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二) 拍摄准备
1、明确拍摄要求,整理好授课老师姓名、课题、学科等信息。
2、线路连接正确,排除信号干扰。
3、安排好机位,编号、测色温,摄像机调好白平衡。(有条件可测定教师面部色温)
4、灯光均匀,色温稳定,开好空调,保持衡温,显示器屏幕拍摄统一频率。
5、话筒音量清晰,无线话筒电池充电好,对讲系统正常。
6、拍摄现场分区,统一拍摄指挥口令。(推、拉、摇、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
(三)拍摄要求
1、分工协作,明确自己拍摄的主要对象,镜头切换要明确告诉使用的机位。
2、选景以真实表现课堂教学教程为主,适当考虑艺术性,如:过肩镜头、反打镜头等。
3、视角合理,避免穿邦。
4、画面做到稳定、清晰、均匀、准确,无论是调焦、取景或推拉都要准确,拍摄落幅要准。
5、拍摄中请一位老师做场记,对有错误的地方做好标记。
(四)拍摄结束
1、教师宣布下课,师生问候结束,学生继续坐好,由现场教师(1号)摄像机留5秒左右全景,宣布下课;
2、各机位将通讯系统关闭,学生(2号)摄像机负责将现场无线话筒等设备收缴,关闭电源,各机位将摄像机取下三脚架,整理好线路,做到现场清理干净、整洁。
3、检查磁带信号是否正确,完成拍摄。
(五)后期要求。
1、字幕正确,声音适当降噪。
2、将拍摄过程中有错误的画面删除。
3、压缩正常,保持画面最佳的输入效果。
四、成立“资源研究组”发挥小组研究功能(附资源研究组方案)
关于成立现代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的报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教学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由于分类不明确,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开发者水平的良莠不齐,对今后的资源开发后劲不足。如何制作更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将现有资源(包括课堂实录、教案、课件)进行整理,与区资源库接口,从而形成一套方便老师教学工作的网上电教资源库,根据校行政研究决定,在校信息中心的统一组织下,成立“清凉小学现代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以下简称“资源建设组”),由陈敏华老师担任该教研组组长。
一、 研究目标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而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还包括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我校电教工作一直走在天宁区的前列,学校具有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较多热心于工作的好老师,曾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观,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决定成了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努力形成清凉特色,服务全校、辐射全区、影响全市。
二、 研究任务
1、将学校现有的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归类,按照教学课件、教案设计、试题考卷、录像课、教育软件等进行分类。
2、在现有的校园网上设立教育资源专题网页,将教育资源上传到网上,让全体教师共享,起到服务教育的作用。
3、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资源网,教师在其它网站上找到的相关资料也可以上传。
三、 人员分工
1、田毓婷负责北办的工作,瞿雯洁负责南办的工作,陈敏华负责执课组老师的工作。
2、周祝华、张卫平负责网页的设计、制作。
3、蒋晓安主任总负责。
四、 工作安排
1、12月,教育资源研究建设组工作的可行性论证。
2、1月,网页制作。
各位老师将已有的各种资料以目录的形式教给各自负责的老师,写清具体内容、校园网的具体位置。
五、本学期成绩
成长记录包被区嘉奖
张卫平老师获全省美术学科说课和课件比赛一等奖
张卫平《漂亮的鞋》一课被区信息中心拍为录象课。
蒋晓安、张卫平获省信息技术能力比赛辅导一等奖
蒋婷飞《博客语言》获区电教论文一等奖
蒋晓安《试探校园电视台的教育功能》获区电教论文一等奖
蒋晓安、田毓婷、宋筱央获全国环境作品比赛三等奖
承载着荣誉,我们走入了崭新的2006年,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一五课题为主线,以绿色学校为主题,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发展形成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提高学校声誉添砖加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