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庄中心小学2007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科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特别是校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2、针对《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新教材的首次使用,组织六年级教师展开课程的研讨和学习。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培训,开展好校内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用好教材和组织教学。通过培训,努力使教师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1)树立新的课程观,正确使用教材;(2)树立新的教学观,引导自主学习;(3)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发展。
3、其他年级的教师也要经常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活动,吃透教材和编者的意图,提高课堂效率。
(二)、加强校本研究,突出有效教学
根据《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意见》,突出“务实、有效”的主题,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在每个年级确定一至两位青年教师作为学科的骨干与领军人物。在期初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品德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
2、规范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集中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平常教研组经常向组员推荐理论学习材料,印发杂志上实用的教育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3、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本着“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宗旨,要求教师按课表利用好每堂课,积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求效益,并能努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有成效,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实实打好基础。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4、加强网上的学习与利用。
根据教研室要求,鼓励教师多学习,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三)、关注典型案例,丰富课程资源
按教研室的工作布置,开展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化研究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 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工作方式由过去重横向的“点” 上的点拨为重纵向的“线”上的跟踪指导,最后,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三、具体工作
二月
参加区品德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根据校实际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
三月
1、举行第一次教研活动,分年级组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
2、各年级组选出1-2名教研组核心成员研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
四月
1、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城际联动教研活动。
2、鼓励教师上传优秀课例、材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实教育信息网品德学科的内容。
五月
1、备课检查。
2、学习理论心得交流。
3、参加天宁-武进区域联动教研活动。
4、协助开展校艺术节活动。
六月
1、教学经验交流会
2、上交有关资料。
雕庄中心小学品德学科教研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