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恐龙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反思
一、 主题的提出
神秘、遥远的恐龙世界一直是让学生着迷的话题,今年的秋游,全校组织去恐龙园,参观生动有趣的恐龙展。秋游归来,孩子们便叽叽喳喳聊起了恐龙,什么食草龙、食肉龙,长颈龙、霸王龙,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讨论会上,同学们从各自兴趣、愿望出发,提出了许多要求了解恐龙的想法。于是便生成这“走进恐龙世界”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兴趣走进恐龙的世界。
二、活动总目标:
1、通过开展“走进恐龙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聊一聊恐龙”。
1、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交流“你们想了解恐龙一些什么?”
2、请同学大胆试着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恐龙的问题。
3、分组讨论确定大家最想研究的问题。
●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
根据学生的兴趣,组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
一共有以下几个研究的侧重点:
1.调查恐龙的分布和种类。
2.调查恐龙的由来和灭绝的原因。
3.调查恐龙都吃什么,吃多少。
4.恐龙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知道的秘密。
5.常州有没有恐龙生活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
1、通过多种渠道调查调查恐龙的分布和种类。调查恐龙的由来和灭绝的原因。 调查恐龙都吃什么,吃多少等问题。
2、通过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了许多同学一致认为比较有趣或平时同学不知道的恐龙问题。如:恐龙名称是怎么来的?中国有什么恐龙?人们怎样知道恐龙的体重?恐龙怎样对小恐龙的?……
(在活动中,教师随机了解学生的调查情况,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活动四:成果展示
以班队活动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1、调查统计组:介绍大家一致关注的恐龙问题的调查结果。
2、资料收集组:介绍有关恐龙的奇闻趣事。
3、活动总结:针对以上的汇报情况对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活动五:“我来画恐龙”
以小小手抄报的形式,让同学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恐龙形象,再把自己最喜欢的恐龙小知识抄下来,与老师、同伴分享,甚至可以带回去与家人或小同学分享。
●活动延伸:“假如现在还有恐龙”
通过调查研究,同学们对掌握了很多知识,收获可真不小。请学生根据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畅谈感受,写出体验日记。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走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中间,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同创造。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实施,针对本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巧用资源,体现主题的生活化。
秋游时,全校学校师生参观了生动有趣的恐龙展。在博物馆内孩子们或用笔记、或用照相机拍照,大家都沉浸在恐龙世界的神秘与快乐中。中华恐龙园是常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应该好好利用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是,在回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讨论会上,我在班级范围内征求学生的意见。研究和了解恐龙世界,对孩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走进恐龙世界》该项活动主题几乎全票通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指导老师,常要培养学生看问题“多一个心眼”,也成为指导老师的首要任务。就如本次活动的问题,就是从这里着眼入手,方寸天地,也成为了学生磨砺成长的舞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只立足本地,从本地区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具体的问题出发,并有机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来确定活动主题,课题才能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关注现实,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有人曾说:“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难以忘怀。”可见,亲身实践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终身受用的。本次课题的选择,学生们能亲自到恐龙展览馆去看、摸、听,感受恐龙世界的精彩与神奇。这样听得到、看得到、走得到、做得到、问得到、也想得到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活动主题诞生了,接下来该考虑活动应怎样具体开展了,可不能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应该先定个计划,活动才有头绪。”经过小组讨论,集体商讨,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一份具体的活动计划“出炉”了。在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动手设计调查问卷,亲自找资料,亲自动手画一画……在实践中研究并进一步认识了恐龙。
三、注重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经验重组的活动。本次活动历时3周,培养了学生调查、访问、分析、综合、社交、表达、动手实践等能力。活动设计以探究性为主,尊重学生的兴趣,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求,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小组长的竞选也非常激烈,大家都争着当组长,有自荐、有轮流当、有猜拳、有大家选举等多种方式。从这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实践活动的激情很高。在汇报成果时,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还很自信地起来与同伴用相声的形式,一问一答,回答他们收集来的恐龙资料。一些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孩子也一反常态,带来自己收集来的恐龙卡片与同伴一起分享,还主动提出自己想当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研究恐龙。
四、着眼指导,体现教师的引领性。
本活动的教学,跳出用讲授、谈话来授知的框框,淡化“教授”的观念,不一味地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更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的。创设自主探究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能过合作,调查,发挥聪明才智,寻找合适的信息途径。如让学生走出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进入恐龙生活着的网络年代,进行调查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原先地死僵的课堂也鲜活起来。因为是研究内容是与恐龙息息相关的,学生的兴趣也特浓。而在课堂上交流调查研究的成果时,热情更是高涨。学生主动参与的人多了,发言的质量高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讨论,评价,画设计图,制做手抄报等多种活动方式都是在自主的探究,教师不再在课堂中占有优势,而是将学生智力,人力所不及的事,与学生作资料的互换,真正体现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在交流恐龙知识时,教师自己也和学生作同样的调查研究,将调查所得——各种各样的真实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不曾调查到的情况也作介绍,在学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巧妙地找准了知识的结合点,释放课堂活动空间,实现师生的双边互动。
五、信息技术,体现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探究发展的广阔天地,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记得刚确定这一活动主题时,我内心有点忐忑,担心资料不足。可当我在“中国古生物网”找到那么多图文声并茂的恐龙资料时,我非常兴奋!并把该网站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回家上网查看。孩子们都能把需要的资料一一记下,有的孩子甚至把资料打印出来。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生动的电脑课件,为活动课堂增色不少,极大地调动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记得孩子们在展示成果时,对“最早出现的恐龙是什么名字?”孩子们在课堂上争论不休。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上网功能,直接“带”孩子进入网络世界,上网搜索正确的答案。当孩子们找到正确的答案时,都显得非常高兴,正确的同学就好象拿了大奖一样兴奋!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深深感到,只有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学得带劲,也正是这样,才能真正钻过去,记得牢,这也许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吧!
常州市红梅中心小学吴燕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