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语文>>公告通知>>因材施教——浅谈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因材施教——浅谈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0-09-21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王勤(教研室)
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大力提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我国现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为主。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有它的优越性,如教学效率高,师资、资金投入少等,但也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教师备一次课,基本上对所有的学生都适用,不能够照顾到个别的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性格品德,所以很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这样很不利于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早在我国2000多年以前,孔老夫子就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可谓因材施教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不管是现状分析,还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言论,都认为语文的分层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那么如何进行分层教育,解决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谈谈解决的策略。

解决策略:

一、科学分层

     要实行因材施教必须对“材”进行分层组合,这些“材”在相同的层次里才能进行比较、竞争,科学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觉得科学的分层要讲究尊重性、灵活性的原则。

     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是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最不愿意的,谁都不想被戴上后进这顶不光荣的帽子,家长也是不会同意的。那么,我觉得应该在尊重他们选择的基础上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对照属于哪个层次,该做哪些作业,有一个事实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基础型题目没做,而选择做了提高型的题目,结果答案全军覆没。我记得当时大约是这样对他说的:“你能做提高型题目,老师感到很高兴,尽管答案并不正确,但说明你很有自信,老师也觉得,你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不过可能你以前学习的知识没有好好复习,有些遗忘了,才会导致近来作业老是做错,多做做基础型的题目可以帮助你复习学过的知识,我相信你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又好又快的做提高型题目了。”他很快乐地接受了。后来,我也和他的爸爸谈了一次,我对他爸爸说:“你的儿子品行很好,很有礼貌,学生之间也很团结,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个小男孩,不过在学习知识上接受能力可能比其他学生慢点,如果像要求其他学生那样来要求他,这对他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他基础比较差,尽管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这样反而会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我想降低一点对他的要求,让他通过努力能够做到,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后来,这位学生学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起色。他的爸爸也非常感激,说孩子现在已考上技工学院了。分层,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学生、家长沟通,使他们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大概水平,千万不能用让学生感到自卑、难过的做法来实行分层。

    我一般所带的班级是两年一个轮回,在这两年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分层要讲究灵活性。我一般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约半个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让学生自己对照最近上课学习情况,作业的正确率,单元练习的等第……对自己重新作出新的定位评价。因为有的学生进步了,他有能力掌握书本知识,那就要帮他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也有些学生退步了,连书本知识也难以掌握,那就要先把书上的内容学扎实。总之,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始终在最合适、最优化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主要指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要遵循“下要保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不封顶(可超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我在教学苏教国标本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时,对于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的奇。(3)、通过文本,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那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我在这些教学目标达到后多设计了两项要求:(1)模仿课文结构(总——分——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写景类小练笔。(2)整体认识黄山,通过图书馆、电脑等了解黄山的另外三绝,加深对黄山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消化得了,让优良的学生吃得饱,做到目标教学,分层递进,不放弃,不遗忘任何一位学生。

    教学目标设定好了,那么如何达到那个目标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还是《黄山奇松》要求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只要让他们自己朗读,合作讨论,抓文中重点语句,就可以体会到三大名松的奇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靠自己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来的,我就加以引导,我们常见的松树一般是什么姿态的?黄山松又是什么姿态的?通过教师地点播、引导,以及他们自己地朗读感悟,也可以较快地体会到三大名松的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那就要我一句一句地分析给他们听,让他们反复朗读,如果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时间,也可以利用其他空闲时间,基本也能够体会到三大名松的奇。这样的备课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但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肯定是有益的。

三、分层上课

      很多人都怀疑分层上课是不可能实施的,在同一个班中,你总不可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吧,那不乱套了。可我想说,分层上课是可以的,主要抓住三点:第一,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教师的评价体系;第三、教师的作业超市。

     分层教学,毋庸质疑,以中游为主,兼顾两头。教师的“导”体现在提问上,对于为中游学生设计的问题,你如果叫上游的学生来回答,那么你可以往上导,如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如果叫下游的学生来回答,那么你可以往下导,可以适当降低点难度,你可以插话帮助他们组织语言,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做到稳步推进。所以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你可以向上,向更深层次引导,也可向下,向底线引导。另外,你的提问如果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上游的学生回答,再让中游的学生回答,最后让下游的学生回答,这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还比如,对于老师设计的问题,我们教师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属于什么难度,由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合适(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那就请他们来回答。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真正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那肯定可以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课堂中要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善待每一位学生,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宽容之心。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言,行动,发自内心来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我们每个人的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都做的一样,只要他们有进步,我们不论进步大小,都应表扬他们,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阶梯。

    分层教学课堂作业的设计可以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现,作业超市分四类题型:必做题,有关一些基础知识的内容,必须要人人掌握的东西;基础题,专门为处于下游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题目,仍然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提高题,以中游层次的学生为主,他们在做了必做题目后,可以选择这些能带有一定课外知识,对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有帮助的题目;创新题,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上游学生群体,让他们“吃得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拓展语文的知识面。在设计作业时,还要统筹考虑作业量的问题,要兼顾其它学科,保证作业不超量,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利于语文课堂教育效率、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祖国的“花朵”培育的更加美丽芬芳。                                        (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学   朱湘民)

                   

 参考文献:1、安琳《学生分层教育之我见》

           2、徐专平  孙玲《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3、应永平《分层教学探讨》   教育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