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音乐>>竞赛之窗>>说课《打麦号子》——浦前 顾智芸 
说课《打麦号子》——浦前 顾智芸 
发布时间:2011-11-28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金燕南(天宁教育文体局)
 

《打麦号子》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打麦号子》一课。

【教材分析】

《打麦号子》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是一首典型的“劳动号子”。歌曲的开头没有旋律,类似于有节奏的呐喊,表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后面两段旋律基本相同,易于学唱,但其中的第5小节“移高山来”和第13小节“接过你号子”的节奏不一样,演唱时容易形成错误。另外,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的,演唱时很讲究节拍之间的连接,以及强拍点的声音控制,而演唱的声音可以稍接近原生态些。

五年级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都达到了小学阶段较高的水平,要听辨出这首歌曲的体裁和演唱形式并不困难,但要能更深刻地体会,劳动中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产生的有节奏、有旋律的呐喊,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歌声、舞蹈来全面表现了。

“音乐和我的祖国”是五年级音乐的主题,因此我设计了歌曲欣赏《情系江淮》,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体悟了靖江民歌之后,能回归到歌曲的发源地——江苏。期望学生在一系列有关江苏音乐的听赏活动中,产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并对江苏地区的相关音乐文化产生后续的兴趣和探索。

但《情系江淮》是一首新创作歌曲,并不具有江淮民歌的特点,因此我还整合了其他几首江苏民歌加以拓展。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节课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分三个维度,分别是:

知识目标:知道《打麦号子》是民歌中的号子,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

能力目标:能整齐、突出拍点地,用明亮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情感目标:1、通过听赏、演唱,能对江淮地区的民歌有初步的了解,并由此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江淮音乐的愿望。

          2、通过演唱、表演,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用整齐、明亮、有节奏感的声音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音乐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走进民歌(用时2分钟)

二、新手歌曲,解决难点(用时20分钟)

三、律动表演,深化感受(用时5分钟)

四、欣赏歌曲,地域回溯(用时5分钟)

五、拓展欣赏,激发兴趣(用时8分钟)

下面,我就这几个流程详细说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民歌(用时2分钟)

复习前面的歌曲《杨柳青》导入。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有一定个了解,但直接进入比较牵强。因此从复习旧知识导入,简单直接,立刻把学生带入民歌的氛围中,也为后面回溯到江淮地区音乐作铺垫。

二、新授歌曲,解决难点(用时20分钟)

这个流程我准备用六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层:初步听赏,让学生说说歌曲情绪、速度、体裁等。初步听赏,给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层:律动感受,让学生用简单的打麦动作和着音乐节拍律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歌曲,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动作中体会劳动号子的特性,加强对其特性的感知。

第三层:无旋律号子,感受氛围。在学唱歌曲旋律之前,让学生像歌曲的第一部分一样,按节奏读出没有旋律的《打麦号子》。劳动号子最初的形态是没有旋律的,就像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一样。让学生按节奏读一读,可以充分的感受劳动号子的氛围,为后面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作准备。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

第四层:学唱歌曲。让学生词谱对照,解决难点。教学中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唱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词谱对照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看谱,由教师教到自己学。

第五层:学唱歌谱。教学中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唱规律。

第六层:完整演唱。复听歌曲,形成整体感受后,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后再演唱,有利于歌曲劳动号子特性的表现。

三、歌曲表演,深化感受(用时5分钟)

这个流程我准备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ppt出示劳动场面,让学生观看后自己归纳提炼出劳动动作。通过ppt的展示,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演唱时热闹的氛围以及它富有节奏感的特性,对后面的演唱和表现有利。另外,给他们自己思考的余地,同时还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层:将动作加入到歌曲中,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用动作、舞蹈充分展示,丰富歌曲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四、欣赏歌曲,地域回溯(用时5分钟)

这个流程我准备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ppt带学生看江苏风貌,背景音乐用《情系江淮》。利用音乐的弥散性,视听结合,在了解江苏风貌的同时初步熟悉歌曲《情系江淮》。

第二层:听赏《情系江淮》,说说歌曲情绪等。带领学生哼唱其中的旋律,在歌曲哼唱、体会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之情。

五、拓展欣赏,激发兴趣(用时8分钟)

这个流程也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听赏曾经学习过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叫我唱歌我唱歌》,并进行演唱。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江苏民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家乡的自豪之情。

第二层:更多后续的探索,音乐风格把握做基本的积累和准备。为学生打开江淮地区的音乐之门,带给他们无限的向往。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及设计,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