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
来源:朝阳桥小学
发布者:徐建芳(朝阳桥小学 )
上周五,我们通过网络视频聆听了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第一课时。徐老师的课生动流畅,通过创设情境把识字、理解、阅读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创设情境——自然灵动的课堂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中,徐老师就利用自己的言语和实物的演示来创设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觉得生活感十足,新鲜感十足,学得很快乐,学有所获。比如在课堂开始时的听句训练中,徐老师用语言创设了乌鸦反哺的情境,让孩子们认识了一只善良、孝顺的乌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遇到一只怎样的乌鸦呢?情绪的启动非常自然。又比如在教学乌鸦如何喝到水的环节时,徐老师用自己的手扮演乌鸦的头,两根手指就是乌鸦的嘴巴。这样的动作,使孩子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很精准地把握了“叼”的意思。并且从水面渐渐升高,理解了“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整堂课,孩子们都是在故事的情境中,游戏的情境中来学习汉字,不断地积聚对汉语言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是自然而灵动的课堂。
真实有效——动态生成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的课堂上会发生太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捕捉好这些意外就能成就教学中精彩的“生成”。比如在听句训练时,学生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有学生说:这只乌鸦心好。徐老师就引导学生认识到“心好”就是“心地善良”,把口语转化成了书面语,让学生说规范的语言,这也是语文课独特的育人价值。又比如在学习“起”这个生字的时候,徐老师提问走字旁里面是什么,学生回答“已”,徐老师没有批评,而是引导他们区分“已”和“己”,把错误资源转化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堂上的生成并不是一种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的教学,而是要根据课堂情形的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它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只有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才有可能敏锐地捕捉、利用。
一堂一年级的老课文《乌鸦喝水》,在许嫣娜老师的精彩教学中,焕发了新意和生命力。她先进的教学理念、灵动的教学智慧以及对学生的关爱都在她细腻、亲切、活泼、风趣的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流淌。学生在这一堂课上获得了切实的发展,我们老师也深受启示,明白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把握生成资源,让人感觉豁然开朗。 撰稿:顾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