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研动态>>朝阳桥:用一颗童心 呵护每一个孩子 
朝阳桥:用一颗童心 呵护每一个孩子 
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   来源:朝阳桥小学   发布者:徐建芳(朝阳桥小学 )

 

       听课之前,办公室的老师就在讨论《乌鸦喝水》这样老生常谈的一节课,不知道被上过多少遍了,第一课时还能上出什么新意。听了许老师的课,顿时豁然开朗。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叩问: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今天观看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一课,聆听到了许老师的童言、童趣,仿佛一股清泉,把我们都引入了那个看似平常却又富有深意的童话故事里,不仅孩子们被吸引了,连坐在电脑前观看视频的我们也深深被吸引了。 

一、随文识字的有效运用

众所周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尤其到了一(下)每篇课文都有8——10个生字需要掌握,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面对如何庞大的识字任务,如果都以集中识字为主,势必会抹杀孩子识字的兴趣,如何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学习汉字,喜欢学语文,就成了低老师一个艰巨的任务。随文识字就是识字方法中很有效的一种,所谓“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教学渗透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俗话说得好:“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汉字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才有生命力,才能让孩子们容易接受。本堂课伊始对于如辨别“渴”和“喝”,老师编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口诀让孩子记忆:渴了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并且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快速反应,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把这两个字深深记在脑中;“看”字的教学,老师先板书一个“看”字的甲骨文,接着通过 “我们一起帮乌鸦找找水”,教师一边做着遮眼张望的动作,一边描述乌鸦左看看,又看看。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动作学习中也记住了“看”。这样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识字方法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兴趣,怎么可能不写好汉字。

二、情境创设恰如其分

导入环节中“小小复读机”的两句话,通过许老师的朗读让学生明白了文字是有感情的。“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找来虫子,喂给妈妈吃。”虽然有个孩子没有复述完整,老师巧妙的又读了一遍,给了孩子改正的机会,引领学生,读准每个字的音,每个字的节奏。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乌鸦反哺“的故事导入,既能引导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经验,又能巧妙的引入本课的“乌鸦喝水”,这样的情境让听课的老师许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甚至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是紧紧贴近孩子。学生仿佛在老师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学习情境。

三、动态生成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每一个老师都不能墨守成规地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老师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能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每一个动态资源。例如学生在回答出“瓶子里的水是慢慢升高了”,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里的词是“渐渐升高了”,“原来渐渐呀和慢慢是一个意思呀”,本来学生不明白的“渐渐”就在学生一个回答的动态生成中掌握了。此外对于“终于”这个词的朗读,一开始孩子的朗读大多班级平淡,没有读出不容易的韵味,老师一再启发一再引导,在有一个孩子把“终于”读到位了之后,老师用了一句巧妙的话语把这个生成资源有效利用了“这是一个朗读小能手,终于到许老师找到你了”,在这样的话语情境中孩子也明白了“终于”的含义。这就启发我们“要有强烈的动态生成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

四、教学个人风格

      许老师的声音悦耳动听,仿佛就如一个个孩子的大姐姐,在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她那甜美的笑容,说话的语气,每一个手势都如那个聪明的小乌鸦一般,一直占据着孩子们的心,占据着听课老师的心。许老师的童心童语,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课堂上除了充满灵动的多媒体课件外,还有许老师工整隽秀的粉笔字。板书设计更是简洁明了:口渴了  想喝水  喝着水——第一列是故事的起因,第二列是故事的过程,第三列是故事的结果。这样的教学风格最适合低段孩子,通过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我也看到了自己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第一年工作,第一次接触低年级的孩子,我一直在寻找和孩子共通点,渴望通过自己的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却忽视了“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学校里曾有老师开过这样的玩笑话“低年级的老师怎么不要脸怎么上”,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低年级教学的真谛,在我们平常看似有些做作有些难以接受的话语,却是孩子最本真最内心的反应,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我想,做许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我期待有一天我能走进局小走进许老师的班里,去看看那群幸福着的孩子们。当然我也期待着有一天我的孩子们也会说做黄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撰稿:黄慈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