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26
点击: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者:陈慧霖(浦前中心小学)
火红的5月,携着一缕初夏的芬芳向我们走来。25日下午,天宁区课堂转型之“指向语用实践能力的过程展开”专题研讨活动在浦前中心小学如期举行。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主任和王勤老师以及来自兄弟学校的一百多位老师和本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三个板块进行:
真实与扎实的课堂教学
立足“类课文语用实践”这一视角,我校两位老师进行了低段叙事类课文和高段散文类课文的课堂教学展示。苗花老师执教二年级《学棋》第一课时。她首先抓住叙事过程中有特色的语词,如能手、专心致志、走神儿等深度挖掘,并能巧妙地在对学生的评价和联系生活中,无痕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课末,要求学生根据叙事线索,围绕板书,多种形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更丰富了学生的表达,使其语言变得灵动。李科霞老师执教五年级《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李老师紧紧围绕祖父给予萧红的爱,让她在园子里感受到了童年的自由和欢乐,引导学生体会萧红散文诗式的独特语言,寓情于景和以事传情的叙述方式,尝试进行仿说、仿写、再创造,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并在阅读推荐《呼兰河传》中,帮助学生形成关注萧红写作特色的自觉意识。
理论与实践并进的研究
追随课堂的脚步,徐丽华主任就常州市立项课题《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研究》做了专题汇报。她立足课题组的整体视野,利用实例深入浅出地从语词、句式、段式、谋篇布局、描述手段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对文本语用价值挖掘的共通视角,明确了类课文的独特的语用价值和各年段目标递进,以及课题组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叶小兰老师立足备课组,就童话类文章在教学中该如何浸润语用的色彩,从着眼句式,学习表达;先讲后演,促语言内化;延续风格,主题创编三个角度作了经验交流。韩瑛老师用教学实例与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说明性文体如何利用“整合”来凸显语用价值。
切实与精准的高位引领
活动第三环节,来自局小、博小、二实小集团的教师代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两位专家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与引领。王老师认为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力求做到突出语用、落实语用。教师要学习做一个“忍者”,舍得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语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语用的意识和习惯,追求课堂灵动的互动与分享,促进学生主动追求。金主任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积极意义,为大家澄清了语用的价值取向:勿让语用实践成为文本感悟的附庸,要从关注言语内容与文本价值转向更多地关注言语形式。最后还针对两节研讨课为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落点:提升语用实践活动的目标研制能力,多一些指向语用实践的及时性评价,注重语用实践活动的调控。
语用润童心,研讨促生长!此次活动,不仅督促我们浦小课题组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有序的梳理,更为我们发现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后续如何将展开研究指明了方向。浦小语文人将积极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努力实践,争取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做得更踏实、更坚实、更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