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下午,天宁区综合实践联校教研活动如期在虹景小学举行。在天宁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蒋春燕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各学校指导教师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共同学习了由虹景小学戈艳老师执教的《小早餐大学问》、二实小李霞老师执教的《杯垫》,两节不同领域的教研课,带给大家不同的视听感受,使大家感受到两位老师关注教学生成、落实有效指导的教学风貌。
第一节课是由虹景小学的戈艳老师执教《小早餐大学问》。戈艳老师教风淡定从容,态度和蔼亲和,她创设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实现真正的对话。课伊始,戈艳教师提供调查研究得来的三张表格,引发学生一探“早餐学问”究竟的欲望。课中,戈老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一点就通的一笔带过,重点内容则反复强调,并当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节奏,体现了教师较高的教学智慧。接着指导学生学方法、用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计一周的早餐,把接受式学习变成了有意义的学习,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第二节课由二实小的李霞老师给五年级学生执教《杯垫》。这节课曾在2015年获得常州市劳技评优课一等奖,今天的展示是一种方法的示范、更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李老师课堂驾驭的能力极强,语言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组织学生活动游刃有余,张弛有度。李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充分调研了平时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基于学生的现实起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同时,她在示范时借助多种手段,运用现场演示、ppt展示和板书解析步骤等动静结合的形式来突破重难点。尤其让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示范时的指导真是细致到了最后1厘米,在动手操作的难点处,李老师不仅预设精准,而且观察学情敏锐,根据学情加强了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这种针对课堂生成情况的教学调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临场教学机智。
教研课后,听课的老师们积极地参与评课活动,认为两位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深度解读,结合学情、用自己的话语进行了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研究性学习”教研课和劳动技术教研课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大家表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以此为范本来实施不同领域的教学主题。随后蒋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在充分肯定两位老师优点的同时,也为所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1.教师要把奉送真理变为引导孩子发现真理。2.教师要把控制的课堂变为相机诱导的课堂和顺势点拨的课堂。3.要把理论层面的学习变为生活化的学习,教师需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真切体验、用心感受,这才是是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两节精彩纷呈的课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学到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教研员精炼的点评给了我们高位的引领,让我们在后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上明晰了方向。
(撰稿人:虹景小学 陶叶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