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步扎实进行社团的常规工作
1、严格遵循考勤制度:本社团成员必须按时参加活动,每次活动都要点名签到,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2、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成员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组,每组都由不同的组长负责组织,指导老师分配任务,组长带领执行,师生共同管理社团,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教学内容多样化: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有序地指导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力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生活相结合,寓学于乐,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4、社团评价制度明确:注重社团活动成果评价考核,定期将学生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优秀社员的评选中,不光注重外在的成果,也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变化。争取做到级部间均衡,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平时表现纳入考核之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注重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
①清明节系列
食清明,品春意——寒食既是清明的别称,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特殊时节品尝独特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息。同学们亲自动手,传统美食人人有份。
颂清明,寻古意——“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伴随着清脆的声音,加上孩子们动作的演绎,朗朗上口的童谣情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们在吟诵中了解清明,走进清明。
绘清明,怀先烈——清明节也是追思先烈的节日,社团成员们亲手绘制小报,记录下感人的英雄故事,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踏清明,骋梦想——春天的操场,奔跑的少年,灿烂的笑脸,五彩的风筝。满操场青春的气息夹杂着青草的芳香飘飘悠悠,伴随少年手中的丝线,飞向无边的天空,我们的梦也越飘越远。
②元宵节系列
巧手做花灯,童心闹元宵——“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开学之初的元宵节上,大家利用身边的闲置材料,亲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为校园增添了春的灵动。
字谜喜乐会,文化共传承——丰富多彩的字谜活动让孩子、家长、教师共同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
2、注重传统诗文,开设经典诵读
蒙学经典,启迪智慧——低年级社员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两部朗朗上口的蒙学经典为主,学做人,学做事。
千古名句,摇曳多情——中年级社员以串吟“离别诗”为主,真情的补白,丰富的想象,无限的慨叹让好风长吟。
名家名篇,述怀心志——高年级组以诵读小古文为主,《爱莲说》的高洁志向配以古箫的如歌如诉,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受到广泛好评。
3、注重汉字文化,开启寻根旅程
汉字有故事,一笔一画蕴文明——汉字文化讲故事大赛,让社员在汉字知识中受到熏陶,在一次次和古今对照、驰骋想象中,汉字变成了一幅幅形象的图画、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个个朴素的动作。
偏旁有含义,细心探索找规律——同学们制作了许多美观实用的偏旁识字转盘,还编写了一些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通过偏旁识字,把抽象的符号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转转盘这种动手演示的方式,增强了社员热爱汉字的感情。
成语有天地,你画我演品道理——同学们绘制成语小报,进行成语闯关,自编自演课本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饱含智慧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向全校同学弘扬了民族文化。
下学期,本社团考虑针对一个级部招收成员,从古代“礼”学和古籍版本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取得的成绩
社员在趣味盎然的文化活动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他们积极策划、自信表现、愉快交流,胡晶晶等十多位学生的习作在《常州晚报小记者》发表,传承经典诵读、课本剧展演、成语故事小报、我最喜欢的汉字等活动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