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拓展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本学期我们数学拓展的课程内容包括:有趣的间隔,有趣的乘法,数独,轴对称图形等。这些内容都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有趣的间隔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三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数独游戏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字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对数字的运用产生灵活的思维模式。这个游戏能让同学们知道数学不是那么枯燥难懂的学科,而是一个很美妙的学科。每个数字都有它很独特的魅力,同学们会从枯燥地审一道题变成欣赏一道数学题,发展同学们的右脑思维,促进右脑的思考。
轴对称图形整个课程围绕着“对称”来研究图形,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施展才能,通过赏、找、折、画、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快乐地赏,自由地折,大胆地剪,高兴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反映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过程中“三次美”体现在:
第一次“情境引课,初步感悟‘美’”。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展示课件,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建筑物、民间艺术中感受“美”的对称图形,一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美”,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第二次“动手折剪,亲历体验‘美’”。 学生通过欣赏与观察,接着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创造“对称美”。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学生乐此不疲。
第三次“拓展延伸,再次升华‘美’”。“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吗?”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生活中的对称无处不在。
为期一周的拓展课程使学生积极的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的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