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初秋晴朗的午后,来自博爱教育集团龙锦、怡康低年段的博爱娃们,与父母一起走进家门口的常州博物馆。在博物馆开放部陆澳波老师精心安排下,开启了一段“爱自然 自然爱上你”的博爱“自然志”低年级科学课程体验之旅。
新课标 新领域 新体验
从2017学年开始,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博爱特色,我们把一、二年级低年段的科学学习主题确定为“爱自然 爱生活”。于是,在科学老师的策划下,分管科学的魏健副校长带领低年段的孩子们走进常州博物馆,开启一段新奇之旅。
进入常州博物馆,孩子们第一站就来到自然博物馆,这是江苏省唯一一家少儿自然博物馆,通过馆中栩栩如生的各类标本,孩子们了解了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孩子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迹,即使是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的奥秘。孩子们用心观赏、,不仅最初的疑问在游览的过程中慢慢地找到了答案,还学到了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
恰逢常州2017年度“文化100”最重量级展览“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在讲解员阿姨的解说中,孩子们不仅欣赏了瑰丽的文物展品,更是了解到了文物背后所承载的灿烂文化,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科学技术水品和惊人制造工艺。
爱动手 爱自然 爱生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除了这些奇珍异宝之外,我们的祖先还善于创造发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你们都知道吗?指南针就是其中之一。第二站孩子们走进了启明星活动室,魏健副校长亲自为孩子们做了“神奇的指南针“的小讲座。从司南到指南鱼,从磁铁到小磁针,孩子们边聆听边亲自观察,不仅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用途,还明白了它的原理。更有意义的是,孩子们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还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并用自己的指南针完成了定向寻宝的任务。在新《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自然志 博物志 勇探索
最兴奋的要数博爱科学老师吴晓霞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爱自然”知识大抢答了。“谁被称为沙漠之舟?”“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峰?”……一个个趣味的问题,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博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前瞻性项目的建设中,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校园,博物馆也是学习型社区的一部分,学校把定期组织孩子们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启蒙、一种知识熏陶和观察自然与社会的全新教育模式,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这次参观体验的经历,让孩子们亲身感悟了科学的神奇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探索的热情。这将在他们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跟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培养,帮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开启了新课标下,低年段科学教学之旅,在博爱创新优质的路上,创新起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