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天宁区: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成功发布 
天宁区: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成功发布 
发布时间:2017-10-29   点击:   来源:北郊小学   发布者:冼建宏(北郊小学)






      1027日上午,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在常州市北郊小学成功发布!来自天宁区“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项目组成员学校近300位老师应邀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会长,常州市教育局信息处熊青云处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管雪枫副主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邓炜老师,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互联课堂: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

      发布会全程直播。首先是四节让人耳目一新的数学课堂教学,分别在北郊小学两个会场同时进行。主会场第一节是常州市北郊小学张慧慧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多彩的分数条》。张老师通过四个精心设计的游戏带领每一位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深刻感受1与几分之一以及不同的几分之一之间的关系,运用平台实现了技术与学习活动的融合,并且让数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第二节是常州市解放路小学蒋健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数字与信息》,蒋老师充分应用搜索引擎与平台的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密身份证号码,在学生自主编制学籍号活动中将学习成果分享到朋友圈相互学习,相互点赞。分会场第一节是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的王晓娴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口算复习》,王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节课是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杨文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观察物体》,杨老师利用平台实现学生资源的快速收集与反馈,利用软件在平板中建构立体图形,实现实物观察与抽象画面的无缝衔接。

数学课堂教学范式:多元、融通、主动、双螺旋

      常州市北郊小学徐青校长从范式概述、设计理念、实施建议、后续研究四个方面汇报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发布了“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范式”。徐校长对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多元、融通、主动”三大关键词,创新提炼出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双螺旋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双螺旋”模型的概念以及该模型结构具体的四个步骤,带领大家明晰了范式课堂所涵养的数学核心素养、秉承的设计理念,示范性地对新课堂下所用新型设备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新型范式所用的新型教学方式进行了操作指导,明确提出互联网+下的课堂学习将由“板”的学习走向“端”的学习,并逐步发展为“网”的学习。

专家点评: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突破

      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具体点评了四节课每一节课所运用的技术的优势,邓老师总结了课堂的三大特征:课型丰富,研究面广;每一位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真实发生;拓展学习时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提升数学课堂品质方面的作用。随后由江苏省教育协会副会长、项目总领衔人陆志平会长对今天的发布会活动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陆会长高度肯定了北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组以及常州市天宁区小学数学团队在互+课堂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融合创新的成果,对四节课呈现出的学生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高度融合的教学场景以及徐校长清晰简洁富有创造力的范式模型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对项目组成员和与会老师寄予厚望,鼓励与会的每一位老师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积极加入到课堂改革中,精益求精,对范式进行进一步锤炼,不断发展,早日实现从1.0版本到2.0版本的突破,进一步向全国推广,从而能改变更多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互联网下新的教学场景与教学范式,提升数学教学的品质,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这次活动受到了与会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次活动为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理念的革新、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享受,让参会的老师对技术手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启迪,为参会的数学老师今后的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改革引领方向,明晰思路!我们怀揣教育梦想,上下求索,必将一路行走,一路进步,用富有智慧的教育,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图/文:陈妤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