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东青实验学校:搭建支架 悦读文本 
东青实验学校:搭建支架 悦读文本 
发布时间:2017-11-17   点击:   来源:东青实验学校   发布者:朱丽洁(东青实验学校)






20171117日,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陈雅丽老师在八(2班开设了一节以阅读为主题的研究课,课题为《the story of Xi Wang》。

这篇阅读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熊猫现实中的生存危机、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前几个单元分别是有关friendschool lifea day out的,而本单元逐渐把学生的眼光投入到自然界中,同时为下一单元的鸟类世界的主题,打下铺垫。

1、阅读语篇之前搭建支架――走近语篇

课文导入部分陈老师采用谜语的方式,一方面复习已学过的关于动物的单词,另一方面导入今天所要学的giant pandas。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索,即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愿意积极参与其中。接着教师用两个问题“Whats the name of the passag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迅速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其中一段关于大熊猫的影片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2、阅读语篇之中搭建支架――走进语篇

在处理文本上,陈老师运用三种阅读技巧来帮助学生分析文本。首先,Skimming(略读)回答what does Xi Wang mean? What will happen to giant pandas if we do nothing?用快速阅读来培养学生整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其次,Scanning(扫读)match the part with the main idea,帮助学生了解每段的大意。接着,Detailed Reading(细读),了解the weight of Xi Wang things she eats the growth of Xi Wangwhy is Xi Wang crying分段精读,符合循序渐进的原理,在精读的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把握大熊猫的成长、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3、阅读语篇之后搭建支架――走向语用

在阅读后活动中,陈老师设计了true or false的活动,再次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部分进行复述,读后语言的输出活动其实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反馈语言信息,内化所学语言的过程。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并且为学生运用语篇中的内容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课后英语组所有成员也相应地对这节课作了细致的点评,同时大家也对老师的课提出了一些建议。组员们认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充分挖掘课文文本内容,以语言实践活动作为支架,引导学生不断运用语言知识,通过语篇阅读后的灵活多样的语言训练,在运用中内化语言,在内化中输出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每一次的研究课,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组员在交流中收获颇多。

(撰稿:王煜洁   摄像:高亚光  摄影:刘晓东  审核:姚军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