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虽然天气寒冷,但教研的脚步不停歇。博爱教育集团博爱校区语文教研活动如期进行。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聚集在一起,共同聆听夏梦、钱舒蕾两位老师执教的《雾凇》和《清平乐村居》。非常荣幸的是,常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茹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为在座的每位语文老师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生动课堂 别样精彩
夏梦老师执教的《雾凇》一文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课文描写了雾凇形成具备的三个条件及雾凇的的形成的过程,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夏梦老师执教的过程中条理清晰,第一板块紧紧围绕“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展开教学;第二板块通过抓“弥漫”、“淹没”、“模糊”等关键词让孩子们体会雾气的动态美;第三板块向读学写,让孩子们结合教师出示的词语写一写江南冬天的雪景。
钱舒蕾老师执教的《清平乐 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钱舒蕾老师在上课伊始就通过诗词的对比阅读让孩子们了解诗与词的区别,然后和孩子们在品读中展开想象,描述了“风景图”、“相媚好”、“锄豆图”、“织笼图”、“卧剥图”,孩子们从这一幅幅画面中读出了词意。最后,钱老师带着孩子们品读词意,从诵读中读出了词的情韵。
各抒己见 聆听慧言
课后,博爱全体语文老师相聚在六楼会议室分享今天听课的心得与建议。陆静亚老师首先对《清平乐 村居》一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学应该由投入学习的学生和投入教学的老师构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带领孩子再细细品读关键词如“剥”、“无赖”、“喜”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刘杨老师认为《雾凇》一课板块清晰,但如何把一篇讲述科学道理的课文上得美,让孩子投入文字的精妙,继而发出美的感叹还值得老师们推敲。
教研员朱洁茹老师也对两课作了精彩点评。她提出这两课都要关注到怎样把课文进行文学化的表达。《雾凇》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科学道理,文学表达”。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前半段孩子们通过阅读搞清楚了科学道理——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那课文文字的精准优美该如何展示呢?这是老师们要去思考的。教学最后向读学写的活动,朱老师提醒写雪景让学生写什么,点落在哪里是关键。《清平乐村居》一课朱老师引用课标要求: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钱老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描述的画面还不够优美,精彩。如何把47个字描述成几百个字的小作文,还需要老师们的引导。最后朱老师对于辛弃疾资料的补充、他所处朝代的背景介绍应放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也说了自己的想法,给老师们提供了新思路。
朱老师的点评让在座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受益匪浅,相信两位年轻老师以后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博爱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出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