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常州市教科院规划办龚国胜主任、王俊博士和区发展中心于纯老师莅临三河口小学,对我校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进行指导。
守望课堂,生机盎然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张金花主任和四(3)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带来的一节童话讨论课——《长袜子皮皮》。张主任别出心裁,用培根的一句名言“读书使人充实,笔记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开启了这堂童话讨论课。点出童话阅读的三个方法:读书、笔记和讨论。在讨论开始时,张主任引入了会让孩子们的阅读事半功倍的神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展示环节让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拿起贴纸,给自己最喜欢的思维导图点赞支持。辩论环节的三个问题更是掀起了课堂上的头脑风暴,让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立场分明,有理有据,听得在场老师都啧啧称赞,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让课堂焕发了生机。
回望来路,记忆成歌
在童话课堂结束以后,课题组长张春燕副校长向与会专家领导汇报了课题组从今年一月立项以来的研究过程及成果。整个汇报分为四个部分:概况综述;研究内容;收获和成果;思考与展望。课题组围绕“童话育美”开展了五个方面的重点研究,包括:关于“童话”和“童话育美”的理念研究;“童话育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童话内容的选择研究;课内开展“童话育美”的教学研究;课外实施“童话育美”的教育系列活动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张校长从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路前行,一路坎坷,一路荆棘,一路高歌。张校长带领课题组的老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披荆斩棘,汗水滴落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开出一朵朵思想的花。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与会的领导与专家对张校长的总结汇报进行了高度肯定,也对汇报中最后提出的困惑予以了解答。针对张校长在汇报结束时提出的问题,也根据今天的童话讨论课,于纯老师提出了三个一:教学中的一点感动,整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民主,老师的教学很有办法;教学中的一点想法:能否让孩子在阅读中照见自己,照见未来,用更深入的问题,让孩子完成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在童话中找见自我;教学中的一点思考:童话教学还是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把童话作为媒介,实现孩子的自育。于纯老师温婉大方,轻声细语让大家如沐春风。对于我们的课题,于老师首先肯定了我们的报告理论研究十分充分,实践行动力很强,但同时也指出,我们还是需要深入思考,怎样做才能真正让童话住进孩子的心里,住进校园里。
王博士用三个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农村小学缺什么?育美育的是什么?育美怎么育?他告诉我们需要思考在三河口小学,在我们的特有环境下,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在选择研究的内容时,有针对性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而具体“育美”的“美”是什么,就涉及课题研究的具体性。从今天呈现出的课堂来看,老师关注的美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的发展,课中的复述;思维的发展,课中的归纳思维;价值导向,辩论感受人性中最美的东西。一席话提纲挈领,一语中的,让大家茅塞顿开。
最后,龚主任高屋建瓴,总结了这次的汇报活动。他认为我们的选题基于实际,实践过程非常扎实,十分符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课题阶段报告非常详实,理论研究非常丰实。龚主任也提醒我们课题组对于童话育的“美”要分年段目标,精准定位。同时还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童话表演的舞台,丰富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这样的总结让大家豁然开朗,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无疑是我们以后漫漫研究长路上的灯塔航标。
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我们走在课题研究的四季中,不畏漫天风雪、刺骨寒风,只因愿做宝剑红梅,经受苦寒,方能享受盎然春意,坐看惊雷不惧,一揽硕果满怀。课题研究,我们在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撰稿:张瑜 摄影:朱新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