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山东潍坊271教育集团举行。来自江苏、重庆、广东和山东四个实验区87所项目学校近400名老师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的推进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教育科学院、重庆市教师发展中心、临沂教育科学院、潍坊教育科学院的有关专家、领导悉数参加。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陈云龙处长主持活动。
研讨活动在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张国华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开始,山东、常州、重庆的项目单位交流经验。271集团、潍坊峡山双语小学、沂南教体局、重庆南岸珊瑚浦辉实验小学分别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他们特色鲜明,凸显了校本课程的灵活、开放和创新的特点。常州市教科院李令永博士代表常州实验项目汇报《冲突与协同:校本课程建设的区域性思考》,通过一些列数据的分析对比,反映当下校本课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常州的成功做法,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肯定了各实验区项目的推进经验,他站在国家课程改革的高度向大家明确了校本课程在中国课程改革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在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中发挥的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志军则通过《变革性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建设》讲座,从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实施办法、开发方式、体系分类等进行技术层面的高位引领,为老师们把脉纠偏。
在交流研讨分会场,集团课程部钱亢老师代表《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建设范式研究》课题组做阶段汇报《以武会友、以研成事》,他围绕常州市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研究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向22个单位介绍了武术校本课程建设的“常州经验”,共同体打破“学校的围墙”,在区域性师资利用、优化课程设置、集散式课程评价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获得在场老师肯定。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张广斌对“武术进校园”项目非常看好,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尝试,他建议课题组在研究中关注中华武术的“仁、义、礼、智、信、勇”等精神内涵的挖掘,尤其是对“智”和“勇”的教育;要重点研究武术的育人价值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中如何体现。课程处朱成广肯定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建议在“武术技击”、“武术审美”“武德教育”上形成体系,在武术优秀学生的梯队建设上体现各校的个性化。
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展示、五湖四海不同地区的交流互动共同烹制了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精神大餐,滋养了全体校本课程的实践者。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本课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二实小集团武术及其他校本课程的建设正逐步走向科学和理性,二实小学生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撰稿:钱亢 摄影:众人 审核:叶伟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