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综述及评优公示
区属各小学:
为进一步聚焦课堂转型,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发现、培养和形成区内优秀教师群体,依据省、市有关优质课评比的文件精神和我区实际,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11——12月份组织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优活动。本次活动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两个比赛环节。
教学设计:全区共收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39份。随着课程意识的觉醒,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有的很好地与学校活动整合,有的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有的结合了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很好地聚焦主题,抓准重点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比赛中遴选出12位教师进行现场上课。执教的年级为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4位教师执教。12节课主要是开题指导和方法指导两类课型。教师们都能把握课型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式、实践体验式、思考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普遍较强,能机智地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冷与热、动与静、思与说的节奏,稳步推进学生走向学习深处。整体来看,12节课做到了两个突出:突出了教师教学的灵动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三“有”特点:
1.活动设计有趣味。基于学生学情,在“趣”字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超级火爆——与同学的交流有碰撞的火花,与老师的对话有思考的共鸣。
2.教师指导有方法。选题指导用各类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用收放结合、扶放有度的方式进行引导、启发、点拨,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教师指导尤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研究中寻求规律。
3.学生学习有收获。教学既重视探究过程,也重视达成效果。学生从课堂走进去到走出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带着收获的满足,也带着继续探究的热忱。
在12节教学课中,也发现有几个较为突出问题:1.预设过度。最为突出的现象是大部分教师执教时的“写板书”皆为“贴板书”,教师为了要即时出示板书内容,千方百计“诱导”学生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孩子本来很精彩的回答。2.提问过空。因为提问目的性不强,导致满堂问、连续问,却往往让孩子们本来懵懂的小脑袋更懵。3.内容过多。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处理不当,导致教学时间平均施力,没有聚力于重点内容讲深讲透。根据以上问题,建议教师们更多关注课堂生成,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效问题,聚焦难点进行突破。
依据评委会打分评议,现将结果公示如下:
一等奖
张小亮(雕庄) 庄艳雯(延陵) 虞新伟(青龙) 沈洁(局小)
二等奖
贡俐(华润) 黄丽丹(焦溪) 王艳(朝二) 范燕燕(延陵)
王涵(清凉) 尹邹诚(博爱) 周晓达(焦溪) 吴立群(清凉)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2017/12/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