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虹景:系列研究,步步深入 
虹景:系列研究,步步深入 
发布时间:2017-12-25   点击:   来源:虹景小学   发布者:顾珂(虹景小学)






 

——记虹景“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研讨开放活动

      1222日上午,虹景小学四楼教科研中心暖意浓浓,除了冬日暖阳,还有“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研讨活动带来的热烈气氛。华师大吴亚萍教授、局小教育集团周志华校长,以及来自全市各个辖区近40名老师参加了研讨。

      本次活动由我校黄可、刘银芬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行程问题——相向(同时)》《行程问题——相向(不同时)》前后两个课时。这是在上半年我们第一次试水《行程问题》和去青岛参与《行程问题》系列研究后的又一次实践。第一节课,我们把相向而行中的“相遇”作为教结构,让学生体会了“知三求四”的变化过程,更是在对比沟通中理解了只要一个线段图、一个等量关系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相离”“相遇又相离”作为用结构,学生主动迁移学习行程问题的一般方法,自觉调整已知与未知,编题解题,不断把握本质。第二节课,有了第一节课的基础,“先行一段时间”和“先行一段路程”又进行了一次用结构,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直接就能利用一图一式自行编题,再关注前后对比沟通,让学生的学习由厚变薄,不断清晰。

      大家评价中都提到了这样难度的课,我们的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其实前期的一次次经历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我们研讨这节课时还只局限于《纲要》中的相关文字,书上写得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各种纠结,由于老师的不清晰,带来了课堂的吃力、拖沓。上个月的青岛之行,呈现了与此有关的四节课例,再加上吴亚萍老师的一一点评,《纲要》中的文字也立体了起来,我们也有了再次尝试的勇气。这次实践,我们在青岛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内容的开发,一系列的研讨下来,老师们对“行程问题”的整体与部分、对课堂设计中的结构层次都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从而带来了学生学习结构的把握和主动迁移的能力。

      周志华校长对两位老师针对性的提问和点穴式的点评指导印象深刻,也对过程中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吴亚萍老师肯定了两节课在青岛研究基础上的新发展,总结了四点值得她尤为高兴之处;更宝贵的是,她又将自己多年研究“行程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此系列从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具体课时安排及内容目标,总结了“行程问题”的五大原则,把《纲要》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让我们能在研究中更加落地、扎实、深入地研究下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