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起,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落户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成为小学科学学科范式研究的领衔校。
12月22日下午,局前街小学作为项目领衔校举行“互联网+时代科学课堂教学范式”项目报告会,展示汇报一年半以来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一批来自全省的观摩学习者。他们有各辖市电教部门的领导与工作人员、有兄弟单位的校长与教师,更有从事互联网+课堂研究的网络公司技术顾问和市场调研人员。
项目报告 展示成果
耿群志副校长率先作了题为《小学科学范式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向与会教师具体介绍一年半来“互联网+科学范式研究”团队行动路线、实施策略及所取得的成果。她系统阐述了方案论证阶段的整体思考;研究阶段的社群化合作教研机制和基于课例的分析归纳、论证提炼的实证式研发策略;推广成稿阶段的“1+2”研究机制。在汇报中她还具体解读了四种教学范式以及对互联网+时代课堂价值追求和新技术应用价值的再认识,通过实例论证了“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研究目标的具体落实。
聚焦课堂 融合创新
“互联网+”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是个新生事物。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学习,是此次研究的重点部分。今天呈现的两节范式研究课都具有典型的“互联网+”特质。
局小徐诚老师执教的《小小营养师》是一堂关于“吃货”的课。来自四年级的小“吃货”们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徐老师自主研发的虚拟实验软件计算食物所含热量,分析饮食与运动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平台分享资源,聚类分析发现规律,健康生活理念深入心灵,俨然一群“小小营养师” 。
局小教育集团龙城小学程英老师执教的《做彩灯》一课,则是培养一群“小小电路工程师”。看!学生们先是通过虚拟实验室组建自己心目中的彩灯电路并进行验证,接着用电子积木进行实际搭建。看来这个圣诞节,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巧手装扮一棵“张灯结彩”的圣诞树罗!想想都好期待有木有?
专家点评 提升价值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唐剑老师围绕“进化”、“范式”、“人”等三个关键词谈观课感受。他对比了今天这两节课与以往的差异,关注到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行为的巨大转变,这些背后都蕴含着学科育人价值的转变。教师观念真正由“传授知识”向促进“人的发展”转变,实现了“人在中央”、“目中有人”。互联网+技术合理巧妙运用正是推动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因素。
江苏省科学特级教师沈亚萍校长全程参与观摩活动并对互联网+范式研究予以充分肯定。她认为此项研究正是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让科学教育更加“科学”。高度评价了由天宁区十所小学和幼儿园共同组成的“互联网+科学范式”项目团队是一支敢于创新与实践,富有战斗力、生命力的教研队伍,合力开发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案例与归纳梳理的课堂教学范式都走在了基础教育改革前列,并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来勉励大家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