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此次课堂教学任务的是北郊小学的陈夏婷老师,她执教的是苏教版四下课文《三顾茅庐》。年轻的陈老师围绕此次活动主题——叙事类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认真钻研教材文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或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在琅琅书声中感悟人物形象;或拆字解意,给学生带来中国汉字文化的熏陶与浸润;或启发学生思辨思维,让课堂在碰撞与交融中升华。
评课环节中,来自各个集团校的老师踊跃发言,对陈老师呈现的这堂课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与挖掘。他们指出,在核心素养的展示上,本节课实现了变难为易,把大量的词串进行拆解;教学过程中,把课后练习提上了教学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的对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分解化大为小,人物的教学是比较难的,把诸葛亮这样一位大写的人物化为一介村夫,教会了学生领悟人物形象;整体教学节奏明快,字词教学简洁而又富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简约与灵动,扎实与丰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是可以和谐统一、互相促进的。
随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王勤老师对本堂课作出了精当的点评。她指出,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是低段教学的专利,每个年段的老师都要带领孩子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和低段相比,这节课的识字教学是在讲解具有文化内涵的字,重视汉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层次性。文中的景色描写,一石数鸟,目标多元,内容相对集中突出,凝聚在“景”上,重锤敲击、泼墨如云,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感受到鸟择林而栖,人择邻而居,真正由景识人。她提醒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少而精,本就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有舍才有得,认准了教学目标,选准了教学内容,才不会缘木求鱼。
最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金东旭副主任给青年教师带来了精彩的微型讲座。他指出,语文教师应实现身份的转变:由一般阅读者转化为专业阅读者,要有能力发现文本中值得教学的内容。目前,教学内容的选择比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简单而有效的导入、扎实而丰实的字词教学、适切的文脉梳理、精当的精讲内容选择,才是组成一节好课的重要部分。他希望青年教师今后立足于语文本质属性,进行三纬度教材鉴赏和三统一教学设计;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重视语言形式的解读,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从核心价值、语言形式、言语内容三个纬度来解读教材的育人价值。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花逢草报发生。这次活动,为天宁小语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新学期,老师们将带着发展中心领导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关怀继续出发。行走在语文教科研的路上,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遇见更美丽的风景。(撰稿:岳旭勤 审核:冼建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