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兰陵:琴棋书画 活色生香 (六年级) 
兰陵:琴棋书画 活色生香 (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8-04-15   点击:   来源:兰陵小学   发布者:蒋琳(兰陵小学)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琴棋书画就是优秀的代表。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兰陵小学六年级师生通过绘画、书法、吟唱等活动,对琴棋书画的部分艺术符号的意象进行了探究。

      六1班探究的是“兰”。兰花风姿素雅,花朵幽香四溢,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本次艺术符号课程周,梁老师带领我们欣赏兰花,学会如何识别兰花的品种,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和花语。原来,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多少名人先贤,多少文人墨客为兰花所倾倒,或吟之以诗,绘之以画,兰花的品格与精神深深浸染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大家手绘兰花秀、自制兰花小报,走进了兰花的世界:“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无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让我们也做一个像兰花那样的高尚的人。是啊,兰花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在“艺术符号”活动周中,六2班同学了解了在八百里秦川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秦腔。同学们努力去了解秦腔的文化内涵,认识秦腔的名家,赏秦腔名剧欣赏经典剧目,探索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领略了它的艺术魅力。有的同学还抄写了唱词学唱起来,大家浸润在秦腔的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秦腔的脸谱,色彩艳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描摹出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等角色。也有一些同学创意出一些别出心裁的脸谱,同样是活灵活现,引人喜爱。这些脸谱为秦腔注入新的活力。走廊墙壁上,黑板上,一张张精致的小报,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刻纸作品,融入同学们智慧,将这古老的秦腔唱出“新声”。

      六3班的探究的内容是同学们做主选择的,他们一致赞成研究“象棋”。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阿城的《棋王》,虽然这是一篇高中的课文,可是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对棋王王一生佩服至极,他们还吟诵关于“棋”的诗词;综合实践老师教同学们学会了下象棋,在“楚河汉界”中驰骋,运筹帷幄中得到起落之间的锻炼;音乐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我国的经典名曲《四面埋伏》;美术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白汗衫上画出古字“帅”“士”等,虽然双手沾满颜料,可是看到自己画出的文化衫,心里得到的那个满足,是语言无法形容的。棋如人生,人生百年,就像下棋一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有胜算的把握。孩子们学到了许多许多!

      六4班同学对“竹”情有独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诵关于竹的诗句,学习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这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了“竹竿舞”。竹竿舞是黎族的歌舞,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在这次“艺术符号,符号中国”庆典红地毯走秀活动中,他们表演的“竹竿舞”将民族特色和健身运动融为一体,舞出生命的蓬勃生机,舞出民族的精神风采,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六年级整个“艺术符号”传统文化课程周活动,同学们通过各种学习探究活动,加深对琴棋书画等艺术符号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培养和提升了同学们的主动探究、互动合作和分享能力。愿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培养孩子们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开创美好未来!
                                                                                           (图文:陆爱芬;审核:蒋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