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博爱教育集团:学习,永远在路上——记常州市小学音乐“蒋忱名教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 
博爱教育集团:学习,永远在路上——记常州市小学音乐“蒋忱名教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18   点击:   来源:博爱小学   发布者:巫惠群(博爱小学)






虽然夏的骄阳已热情似火,但是也阻挡不了音乐老师们学习的动力与激情。514日上午蒋忱名师工作室暨博爱教育集团连联校教研组的成员,以及部分感兴趣的老师一起汇聚怡康小学,共同开展了以低年级歌唱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堂研讨暨常州市小学音乐蒋忱名教师工作室的第十五次活动。

此次活动,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的年轻老师曹畅和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蒋忱校长分别开设了两堂低年级歌唱教学的研讨课:《萧》和《夏天的雷雨》。如同当天的天气一般,两位老师激情洋溢,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热情和快乐。曹畅老师虽然只有三年教龄,但是课堂条理清晰、状态稳定大气,凸显出男老师的独特特点。蒋忱老师作为特级教师,长期扎根一线,深耕课堂,呈现出满满童趣和不着痕迹的美好课堂。亲切的互动、扎实的教学、美妙的范唱引起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和往常一样认真研讨,畅所欲言。工作室成员、红梅实验的顾艳老师从1、形成教师自我风格,凸显教师个人魅力。2、关注预设重视生成。3、课堂中要求的指向性及设计问题的可行性。4、合理运用课堂评价用语四方面对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评价。评课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很有思考。顾老师认为每个教师都应该养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作为教师,有了自己的特色,就能教出你自己,这样就让自己,与众不同,更具思想。她觉得曹老师的教学风格似一股清流,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青年教师。他的上课状态稳重,慢条斯理,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太过稳重,而让课堂缺少了些情趣和生机。其实在曹老师的课堂中可以发现他是一位极具魅力的老师,他不需要像其它老师那样高扬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嗓音有时更具特色。如果在自己风格养成上,可以和孩子之间更具互动性,尝试让自己更接近学生的话,老师的个人魅力会更具特色。同时顾老师又从蒋忱老师的课堂中得到启发,深刻感受到教育本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次次激情的呼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知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苏在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机智正是构建在对教学领域之中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联校教师博爱教育集团博爱校区的曾亚昕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延伸出低年级演唱的具体目标和各学段的共性目标及不同点,发掘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得出低年级是为高年级打好坚实的基础,而高年级的教学目标应更有深度,更有拓展性。同时曾老师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有效途径。两位老师都很有自己的教学个人特色,曹老师的教学姿态越来越有范,教学语言的精练,范唱的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自己的歌声去感染学生。而蒋老师的课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小桥流水的《忆江南》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再到今天有童趣的《夏日的雷雨》,歌美,人美,韵律美,歌声美,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感受到美。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首先教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动情。要把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变成感受音乐美的过程,变成体验丰富动情感的过程,变成富有个性的音乐美的创造活动。焦溪小学周燕老师对设计问题的可行性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两位老师课堂中要求的指向性都非常的明确,曹老师在新授环节聆听歌曲时候的提问可以更细致些,让教唱环节形成一个递增的过程,每一遍的要求要有不同,要有晋级。而设计问题必须含有两个要素第一是基于学生的现状和所了解的储备状态。第二是问题设计要做充分的解决方案。曹老师在导入环节的第三问:这首歌曲流行于哪个地方?学生似乎没有这样的积淀,所以回答都是错的,大部分是靠猜,这里如果可以利用老师自身的储备,即兴来几句学生所回答的地域歌曲,简要挖掘一下,学生可能会理解的更透彻,了解的更综合。

老师们在评课环节集思广益,给予两位老师肯定的评价,也都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供两位老师参考。老师们在一起积极的探讨,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中散发出灵感的源泉。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认真学习,不懈努力,加快成长的步伐,为孩子们贡献出更多的创意,让每节音乐课变得与众不同。(审核:姜涛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