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兰陵:回顾 展望 奋斗 
兰陵:回顾 展望 奋斗 
发布时间:2018-07-01   点击:   来源:兰陵小学   发布者:蒋琳(兰陵小学)








 

      六月,迎着酷夏的风儿,踏着季节的山歌,不知不觉已至学期结束。2018630日上午,兰陵小学的教师们齐聚在会议室举行了期末总结大会,本次会议由蔺校长主持。

      蔺校长从四方面进行了期末工作总结:

      一、课程——精诚合作  精彩纷呈

      为了学校课程的精彩纷呈,为了孩子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分子都浸透着的自信,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活动:传统文化“艺术符号”课程周、品格提升工程“我是国球传递手课程、“飞翔吧!梦想”微电影开机仪式、体育课程……这些课程活动无不浸透着行政领导的集体策划,各个学科组及班主任的精诚合作,智慧共生,这才保证了每一次活动的大获成功,也让我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二、教学——注重常规  提升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紧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定期进行备课、作业、试卷等检查,每周校行政进行教学常规的抽查,每月进行专项课堂调研。从一到六年级级部,再到综合组,行政领导走进课堂,进行常态课的听讲,所调研到的老师中大部分老师都能突出重难点,教学板块较清晰。

      在一次次的区、市级学科质量调研中,我校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四语在市质量调研中名列前茅,这与语文任课老师辛勤的付出、学科责任人平时常规工作精准的督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功在平时,才会有质的提升。

      付出终有回报,各科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费丹璐老师获区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三(3)班在区三年级写字比赛中获二等奖、五(4)班在区五年级整班朗读暨对话交际比赛中获二等奖、四五年级的朗读比赛在“我爱乒乓(原创)”中区中小学朗诵比赛中一等奖……

      每一次的活动,各科老师以训为提升点,以赛促进,关注过程,同时获取智力援助,最终,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

      三、教科研——项目研究  形成合力

     课题群落初现雏形。由蒋校长亲自领衔的省教研课题《传统文化》、英语组申报的省教信课题、3个区级课题都顺利开题,同时,7个校级课题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青年教师也在磨砺中成长。他们抓住机会,主动在各级各类基本功和评优课评比活动中磨砺自己的教学素养,并将平时的所思所感形成文字,积极参加省师陶杯和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在市学术沙龙、区论文写作培训和教科研校本培训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提升思辨和文字表达能力。其中,张晓莉、王辉在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小学组大赛中获大赛二等奖,张春玲获三等奖。

      晒课优课齐头并进。今年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术科有近30位老师参与了晒课活动,全校优课率达到50%以上。

      四、德育——精彩绽放   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从旺年song主题开学系列活动,到作家进校园活动;从六年级的最美毕业季活动,再到四年级的十岁成长礼……每一项活动都是那样的精彩。老师们也在活动中收获累累:徐佳老师带领的四4中队在区“我的活力班级体”班级文化展评中获得二等奖、喻玲娜老师获得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论文二等奖,这是质的飞跃。

      学校每一样工作的执行,学校每一点的发展,都离不开行政负责人的精心策划指导,离不开每位老师的热情认真参与。

      接下来,全体教师为陈晓红老师进行了光荣退休欢送会。欢送会上,杨凤、蒋震两位老师分别回顾了陈老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新老师的默默帮助。蔺校长赞扬陈老师总是微笑待人,勤勤恳恳地穿梭在器材室、图书馆、科学室,教学认真、成绩突出,多次在区调研中获优课,并被区教研员夸赞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有爱心。希望她退休后常“回家”看看。陈老师热泪盈眶地表示一定会多回来看看。

      最后,蒋校长作了总结性发言。她首先肯定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增长点:传统项目有创新、乒乓佳绩频传、品格提升工程申报成功;活动策划有亮点、有活力,媒体报道为校增亮色;学业质量逐步提升,在各级调研中名列前茅;教师成长快,个人素养厚积而薄发。

      4个月来,有苦有累有辛酸,但苦尽甘来,师生都收获满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常规工作有差异、主课基本功竞赛没突破、课堂研究缺操作把手、教学研究缺理论提炼能力、班级卫生有待改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次的学期工作总结,不仅是静心回顾,是反思梳理,更是查漏补缺,思索提升,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共奋斗,兰小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
                                                             (图文:丁贤琴;审核:陆爱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