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博爱教育集团:聚西子峰会 传音乐文脉 ——常州市“蒋忱名师工作室”赴杭州活动报道 
博爱教育集团:聚西子峰会 传音乐文脉 ——常州市“蒋忱名师工作室”赴杭州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8-10-17   点击:   来源:博爱小学   发布者:博爱办公室(博爱小学)




西子湖秀水盈盈,一树桂香万顷秋。10月13日——15日,蒋忱名师工作室和博爱教育集团部分音乐教师一行,奔赴秀美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民族音乐与文化传承”课堂教学研习峰会。大会围绕“民族音乐与文化传承”的主题,来自北京、台湾、江苏、浙江、江西、重庆等多省市的18位名师和省市教研员立足学科教育前沿,在歌唱教学、音乐欣赏、创造、综合艺术领域等做了深入的示范与研讨,带给工作室老师们一场饕餮盛宴。工作室领衔人蒋忱老师也受邀参加此次课堂展示,受到高度评价与赞誉。

    此次“千课万人”教学研习峰会定位“开放包容、多元整合、优势互补、自主创新。分深耕文化:让民歌走进课堂观照和谐:让听唱读写同步发展“创新实践:让传统音乐与现代歌唱融合”三大板块一共展示课堂教学12节,讲座培训4讲,还有杭州大关小学学生音乐素养展示以及杭州拱墅区的音乐学科素养的区域展示,每一场点评嘉宾均为资深的音乐教育大家或资深音乐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音乐教研员付裕坤、杜宏斌、程郁华、杨文立、姚丽雅老师等一同赴会,给此次峰会带来更前沿的专业引领,更高位的学术指导,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也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

在这次盛会中由来自台湾资深艺术与人文教师饶咏婷老师,在《森林里的小精灵》一课中,将台湾的各种少数民族用小精灵和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孩子们,并且在热情愉快的歌声中认识布农族和他们表现音乐的方式;南通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用民间传统游戏《抓妈荷》告诉孩子们各种民俗民风;全国评优课一等奖的伍娜老师用律动贯穿整堂音乐课,展示了民乐欣赏课《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独特魅力……在每一位专家名师在课堂中都展现了教师对于民族音乐走进课堂的诸多思考与实践,他们是先行者也是引路人。

    15日上午,蒋忱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了江南韵味的《开心里个来》。蒋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民族音乐的元素融合在明暗两条线索中,从小巷的叫卖调到江南的山歌调再到最后的新编歌曲《开心里个来》,在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让孩子们逐步清晰的认识江南山歌调的音乐发展,同时对新歌的源头了然于心。从隐含的横拍这条暗线又让音乐技能不露深色的渗透在孩子们学习的情感中,让音乐课堂中的技能学习有了温度与色泽,满足孩子们学习情感的需求与动力,因此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热情都非常高涨。同时蒋老师通过其高超的个人素养与气质将江南的柔、雅、美搬进了整个会场,让孩子们切身感知江南音乐的特点,让江南的韵味散发留香。

此次峰会对于工作室成员是一次明目点睛的盛会,顶层学理阐释、名师课堂示范、专家点评引路,还有学员间互动参与,无不让我们如饥似渴又甘之若饴。每一位老师全程参与三天紧凑丰实的议程,以广师求益之心,学习名师专家的课堂与讲座,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会后研讨,分享自己的所获也提出自己的思考:1、民族音乐是代表民俗风情的最好体现,是各个因素融合的整体表现,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学习民族音乐应更多的关注音乐特色、韵味、表现形式、表演方式。2、学生所有知识技能的学习一定是跟音乐相关联的,不是单独脱离音乐而进行的机械训练,是应该带这音乐情感与音乐能量而进行的学习,并且应该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才能形成民族音乐对学生心灵的熏陶与滋养。3、课堂中所有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体验都应由学生立场出发,要体现音乐性,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情感,以体现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价值。正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人格养成的关键环节,传承文化、莫善于乐。通过本次峰会的学习,带领老师们探索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密码,懂得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感受其强大的精神内涵与生命力

万顷湖平长似镜,最宜秋,美好的时节,我们相约在杭城。满城的花香、悠扬的乐曲、亲切的母语、美好的课堂、温暖的相处,这一让工作室的老师们流连而难忘。我们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鼓舞,被美好的音乐课堂和教学理念鼓舞同伴间、团队里同生长的氛围鼓舞有情天地美求善,我们还挽臂前行!(审核:张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