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民俗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10月18日下午,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转型专项调研活动。
大家认真聆听了胡晔珺老师精心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塑丝毽子》一课。胡老师反复钻研教材,从学生认知出发,环环相扣展开教学。通过形象、直观、清晰、细致的教学,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毽子的历史与种类,而且学习了塑丝毽子的制作方法,更组织学生人人动手,尝试制作了塑丝毽子。望着亲手制作出的美观实用的塑丝毽子,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课后,参加活动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毫无保留,各抒己见,既对本节课中的亮点进行了欣赏,也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性的建议,充分表达对以生为本的课堂的认识。
学科责任人张小亮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情况,从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张老师认为,胡老师的教学内容源自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学材料是学生触手可及的物品,学生准备不存在困难;板书的出现从学生答案中提炼而出,帮助学生在认识上提升台阶;遇到困难能让学生互相为师互相帮忙解决……这些都是胡老师课堂上最为宝贵的。胡老师的指导令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对如何上好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新的收获。
毽子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简单易学、玩法繁多,因而深受大众的喜爱。踢毽子不仅可以踢出乐趣,还能踢出健康、踢出活力。雕庄小学在近几年的民俗课程实施中,对传统民间游戏利用“体育+”的模式,和其他学科融合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民俗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文:综合实践活动组:张小亮审核:戴春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