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毒”战,不孤独!
“一杆烟枪,不见枪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半斤锡纸,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鸦片强行叩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一次让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精神毒品在中华土地上开始了肆虐、蔓延……岂料,历经了近180年历史长河的洗涤,这场白色瘟疫非但未见湮灭,反倒日趋猖獗起来……
近日,我校组织观看了由常州市天宁区检察院为我们带来的“彩虹时空,法治课堂”第六期“毒品离我们有多远”专题节目,学生对毒品的种类、传播、危害、现状以及防治措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专题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特别让人忧心的内容——近年来,我国涉毒人员年龄呈逐年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涉案比例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了总人数的七成,其中18岁以下吸毒人员已达2.2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据!试问在我们高喊“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今日,竟有数以万计的少年们终日沉湎于吞云吐雾,大好的青春年华,却在浑浑噩噩,鼻涕哈欠中惶惶度日,此现状怎不让人心急如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究竟是谁向我们天真可爱的少年们伸出了“毒”爪,将他们拽入了罪恶的深渊?
据调查,为躲避惩处,向未成年人售卖毒品,利欲熏心的毒贩子在毒品包装可谓“煞费苦心”——被警方查获的毒品,不再是印象中的“塑料袋白面”,其亮相方式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跳跳糖、巧克力、果冻、优乐美奶茶……这些孩子们最爱的零食包装,何时竟成了包裹罪恶的糖衣?面对这样让人猝不及防的犯罪手段,从小到大,父母师长们常对着我们耳提面命的“在公共场合绝不接受陌生人的馈赠”,反倒成了击溃犯罪分子花招的必杀神技。
除了以假乱真的包装,毒贩还常利用青少年好面子,爱逞勇耍酷,寻求新鲜刺激的特殊心理,怂恿教唆未成年人吸毒。例如,假借“偶尔吸一口不会上瘾”的侥幸说辞,让年轻气盛的少年们在一堆“兄弟姐妹”面前抹不开面子;大力鼓吹“吸毒能减压,能减肥,还能激发灵感”,让无知者受骗上当;宣扬“吸毒是时尚的标杆,酷帅的代名词”,可谁又想到“一次吸毒,长期想毒,终身戒毒”?无论是谁,在“一碰毒品误终身”的信条前可是半点含糊不得啊!
现今国家对毒品的打击惩处异常严厉,但狡猾的制毒、贩毒份子仍然无孔不入、无缝不钻——聚众吸毒、致幻致死案件层出不穷,其中除了平头老百姓,甚至不乏一些富商巨贾,明星艺人: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柯震东、房祖名聚众吸食大麻”事件;2015年央视主持人边策吸毒坠亡;2015年曾经的“禁毒大使”演员王学兵涉毒被抓……可见,无论你是路人或是名人,一旦沾上毒品,马上就变成万劫不复的罪人!而相较于普通人,明星吸毒造成的社会影响更为恶劣,殊不知有多少以明星为榜样的青少年,可能会对明星的违法行为盲目跟从,从而行差踏错,跌入泥沼。
吸毒让人上瘾,致人癫狂,为了吸毒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危害社会安全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2015年儿童节,常州8岁女孩被其原幼儿园老师骗至宾馆,诱使吸毒,并因吸食过量昏迷入院——犯罪分子伏法了,可被害的孩子未来的路在哪里?吸毒者本也是受害者,可最终多又成了施害者。主动吸毒也好,被动吸毒也罢,毒品并不像想象中离我们那么遥远,这股致幻的烟不知始于哪个源头,也许正堪堪蔓延而来。
这场只见硝烟,不见炮火的毒品攻防战,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已敌我实力消消涨涨,持续了近二百年。我们深知,只要对毒品链背后巨额利益的恶念一天不消,那么这场孤“毒”战就不会有停止的一日。可,这绝不只是默默无名的缉毒英雄们的战役,这应是我们每个人的战斗——树立正确的观念,抵制一切形式的毒品侵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再流于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愿你我都远离毒品,不为无谓的帅酷猎奇心理所左右,成为毒品试验田里微不足道的牺牲品;愿你我都成为潜伏民间的“北京朝阳群众”,洞悉一切毒品的糖衣伪装,撕破一切邪恶的甲胄,坚决斩断罪恶之手的渗透侵袭;愿你我都拥有向罪恶叫板的精神,让毒品链无处藏身,无以为生,在蓝天白云,天网恢恢下无所遁形。让孤“毒”战,不孤独!
撰稿、摄影:黄烨 审核:黄月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