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雕庄小学:非遗文化进校园 小刻刀有大作为 
雕庄小学:非遗文化进校园 小刻刀有大作为 
发布时间:2018-11-22   点击:   来源:雕庄中心小学   发布者:戴春亚(雕庄中心小学)












     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校园,深秋难以抵挡孩子们的兴奋与期待。2018年11月21日,常州市文民办、教育局主办的争做“非遗小传人”活动悄悄走进了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常州市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徐敏老师给师生们带来了《常州留青竹刻》的主题讲座。

                                                      多彩的主题讲座,让非遗“活”起来

     多年的竹刻生涯,让徐敏老师看起来浑身都充满了柔美的艺术气息。徐老师从竹文化开始谈起,重点介绍了一件留青竹刻作品完成的完整过程,再到雕庄留青竹刻传习所的运行“竹筠里的春天”公益活动课堂的开展。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件件臻美的作品,让大家仿佛看到他们埋头刻竹的时光。他们忘却了纷繁的俗世,凝神观照,澄净心灵,激发起对世间的欢喜。他们雕刻的哪里只是一件物品,分明是细碎的光阴,是生活的至情至美。

     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展现出来的思维能力让老师也大吃一惊,促进大家去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用最佳的方式去进行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打开想象的空间。最后,徐老师和同学们当场约定:人人争做非遗小传人,为发扬地方文化而努力!

这场承载着雕庄非遗文化精髓的讲座,让师生们近距离的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非遗传统文化,乐享了一场视听盛宴。

多元的传承途径,让非遗“融”起来

     “非遗进校园”活动就是把学生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不仅是临时、短期地让非遗走进校园展览、展示、展演、做讲座等,更在学校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由非遗技艺传承教师在学校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教学活动,把非遗项目植入校园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徐敏老师作为第一批常州市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范氏竹刻承上启下的重要传承人,她在雕庄街道的资助下,成立了常州留青竹刻传习所进行免费传授,努力践行自己的非遗文化传承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因而,她实行了多元化推广方式,除了建立开放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体验分享课,让零基础的人们通过亲手雕刻获得感悟外,还在雕庄中心小学设置课程,融入特色教学中。

     徐敏老师让学生了解非遗,了解竹刻文化,接触实物,感悟魅力,让非遗文化通过每一个学生影响到每个家长,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校影响到整个社会。

多样的教育平台,让非遗“传”起来

     早在2016年,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就把留青竹刻这一非遗文化融合进日常教学工作中了。在非遗进校园项目启动后,学校更是点面结合进行普及和传承。首先是普及,通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年级组层面活动,让中高年级学生都接受非遗文化的系统感性认识下一步更要推进校本课程,让留青竹刻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其次是重点培养,成立专门的竹刻班和兴趣社团,这是学校目前工作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认识产生兴趣,学习技艺,传承发扬。结合日常生活,用老技艺展示新生活,以达到让孩子们亲近非遗、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的目标。

     此次活动通过进校园的方式,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争做小传人的爱国爱家爱脚下这片土地的情怀

                       (文:综合实践组张小亮  审核:戴春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