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省“作文课怎么教”精品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在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协办,《阅读》编辑部和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具体承办。在这一天半里,精彩的讲课和探讨使老师们对小学作文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我校的王瑞瑞、杨琰两位青年教师精彩亮相,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生动有趣的作文示范课。王瑞瑞老师在课堂中融入“一期一会诊”的理念,为我们带来一节扎实灵动、富有深度的作文课——“如何写好生动的对话”。王老师对于课的设计独辟蹊径,富有深度;对于课堂的调控更是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在座老师印象深刻。从聚焦习作问题到出示范文寻找写作策略,课堂中作文教学的块状浑然天成;从小试牛刀到再次修改,王老师对于习作指导的推进也是精心有效 。习作课需要老师用匠心发掘“材”源。王老师的作文课洋溢着一股人文气息的新理念,荡涤着我们的心怀。特级教师蔡明感慨道:“我们研讨的主题是‘作文课怎么上’,王老师对此作了良好的示范。作文教学要从儿童的本性和喜好出发,戒空、戒大、戒泛,这样作文才能教好。”
杨琰老师的示范课主题是“学写内心独白”。课堂一开始,杨老师就要求同学们现场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长长的古诗。面对杨老师的“刁难”,同学们心里纷纷犯了嘀咕。一分钟后,杨老师话风一转,让大家把刚才那一分钟内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在最真实的心理情境下,学生们的作文就不再是只言片语,而具体生动起来。接下来,杨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玩戳爆气球的游戏,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下,学生们把游戏中自己的心理过程酣畅淋漓地写了出来,也掌握了如何写好内心独白的窍门——内容多角度、写“想”不用“想”等。整堂课,教学活动设计巧妙得当,动静相宜,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条理清晰地步步推进,将习作方法蕴含在活动中。张洪涛校长这样点评道:杨老师的课引人入胜,她的课堂非常好地解决了语言与情感、语言与思维、语言与训练三种关系。
同时,来自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时珠平老师,以一节“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为主题的作文教学示范课,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技巧和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来自徐师一附小的黄晓迪老师带来作文优质课展示:《我身边的小能人》。黄老师以学生都亲历熟悉的活动——一场运动会为素材,通过描述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引入课程主题:如何写好我身边的小能人;南通市实验小学的张洪涛校长先以亲切而幽默的语言和同学们彼此做了介绍,以一句“你会说话吗?”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继而发散开去,提起“真话、假话、笑话”等,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问答的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思路;苏州市金阊实验教育集团的潘琪老师带来了“呼之欲出”的人物特色形象描写作文课。
当然,来自福州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以及苏州大学实验学校郭姜燕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作文示范课更是让所有语文老师大开眼界。
何老师“练习写说明性文章”为主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认识到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深度。就像何捷老师所说,要看见孩子思维的学习,看见思维的生长。要让孩子易于作文,乐于表达;而郭老师以一首童诗《下雨》引入本课主题,带领孩子们边诵读边赏析,结合诗歌内容,围绕下雨展开了童真而诗意的想象。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还给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吴教授的报告《基于核心素养的习作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基,从“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积累”“严格作文基本功训练”“有效进行习作方法指导”“改变记叙文为重点的习作文体”“调整课程结构,强化习作训练”五个方面为习作课程改革提供思路指引。吴教授的报告深入简出,他结合不同课例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性。
这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前沿理论之旅,一场引人入胜的名师课程盛宴。为期一天半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由《阅读》编辑部却已向到会老师们发出第四届作文名师精品课堂征集令,我们坚信会有更多的小语教师加入,与大家一同分享写作教学的经验与成果。作文教学研究,我们永远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