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蒙蒙的雾,带着一份朦朦胧胧的色彩。冬季的寒风不减,冷冽中带着沉静。华润校区的青年教师对待教育的热情同样也没有减退,12月7日上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金东旭副主任和王勤老师走进了四位青年教师的课堂,给青年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收获。
聚焦文本特点实现情理交融
二(3)班的陆心怡老师执教《雾在哪里》一课。陆老师采用板块式教学,先整体感知课文、集中识记生字,再研读典型段落、体悟表达特点,感知文本独特的构段方式,明晰鲜明的语言特色,接着链接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句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明确表达特点,最后独立运用的完整学习过程。
三(4)班的陶红叶老师执教了一堂类文比较阅读教学课——《递进结构的童话故事》。陶老师从学生熟知的《猴子种果树》一文切入,提出递进结构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畅游在《七颗钻石》的童话故事中,细细体会童话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文章的递进结构,并将其画成精美的童话蛋糕。接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画出《渔夫和金鱼》一文的童话情节蛋糕。学生在课堂上品读故事、放飞想象、对比探究,整节课情理交融、相得益彰。
最后王勤老师专业的点评、智慧的引领,让在座的老师们聆听着、思考着、收获着。她评价两位老师上了一节令人“舒服”的语文课,善于把握教材,生字教学各有侧重,倾听点拨,捕捉学生资源。她指出“养习惯重于教知识”,新教材更突出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研读教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训练目标和阅读方法指导上,王老师也给出接地气的建议,让每一位低年段的老师心里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常规、老师常规。
立足高段学情强化板块意识
五(3)班的陆舒心老师执教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陆老师围绕“厄运”一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了谈迁遭受的具体厄运是什么,并由此理解《国榷》原稿的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谈迁为此付出的大量心血以及书稿失窃后谈迁的心理落差。在这样的烘托之下,学生自然而然理解到谈迁再次重新编写《国榷》的决心之强烈。在教学谈迁重新完善《国榷》新稿的过程时,陆老师选取了几种典型环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更加具象化,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
周茜彤老师在五(2)班执教说理性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伊始,开门见山的导入使学生迅速入情入境,回顾旧知。根据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周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举例论证的写作方法,通过品读关键字词来感受人物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的精神,依托仿写、交流名人事例来夯实教学要点,实现向读学写的目标。周老师还进一步引入《雪松的启示》,渗透“类文”概念,培养学生类比思维和联系的习惯。
课后,金东旭主任在肯定了执教老师创造性、独特性的行课构思后,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叙事类文本的教法和提升点,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时首先找准教学落点,并仔细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同时更强调了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的“大问题意识”。教师在充分研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后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安排学习活动,争取一课一得,学会舍得,敢于大刀破斧地删减次要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紧张又忙碌的一上午过后,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了。寒风虽冷,但大家的心是热的。教学之路漫漫,我们一路且歌且行,终将迎来满眼芬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