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常态化教学实验教师培训会在丽华新村第二小学召开。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薛文兴出席了会议。
首先,丽华二小展示了六节常态的数字化课堂。六位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课堂。蒋晓燕老师利用互联网,将课程内容情景化,再现了危机四伏的史前文明,与学生一起领略《恐龙》神秘而惊人的生命力。白银科老师充分利用“全景试题库”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练习》,结合学生错题的及时反馈,轻松突破难点,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张秀老师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图案为认知载体,将感觉和“全能画图板”相融合,为学生《画性格》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胡云芝老师在“全景课堂”中设置音乐游戏,让学生体会声音的奥妙,在歌声中感悟,在歌唱中升华,奏响了一曲《森林大合唱》。赵静老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与《孔子游春》,学生通过互联网分享朗读与感悟,理解君子含义,体会师生情融。潘诗静老师借助全景的分享平台与“电子画板”,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和分享,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数学问题,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北郊小学徐青校长以数学学科为例分享了北郊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的成果;第二实验小学李霞老师以英语学科为例介绍自己应用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的经验、信息技术工作发展的思想。给与会学校和其它工作室领衔人提供了新思考、新途径。
培训会上,潘院长着重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应用驱动”。对当前我区“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发展瓶颈提出了新建议。潘院长指出信息技术已经不是用和不用的问题,而是如何用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应用更需要科学、规范、健康使用,根据内容需要、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各不同的应用方式,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在现阶段都会共享,都会发挥教学作用;理想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化教学活动不并只是积累多少课例、并不只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而是学生是否具备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活动的信息素养。
薛局长强调,通过本次教师培训会,希望能够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促使师生不仅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更要具有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落实项目的同时使得信息素养真正成为信息化社会师生的基本素养。
(撰写:潘诗静 审核:蒋晓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