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区域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天宁区开展了小学数学五年内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经过第一轮教学设计评比,有18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课堂教学环节。10月17日,6位参赛选手在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分会场进行(低段)现场教学评比活动,上课内容同为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选手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各位听课老师感受颇多。
郑单艳老师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比较突出:创没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层层递进。
刘慧敏老师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信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手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冯亭亭老师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体会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体会到什么是平均分。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秋燕老师课堂中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带领同学深入探究平均分的含义。
张守杰老师从分桃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活动,聚类分析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探索不同数量平均分的规律。
路楠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分小棒和气球活动,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中逐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变化的规律。
紧张而又愉悦的一天匆匆而过。不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收获满满。非常感谢赛课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神盛宴,为他们喝彩!活动结束,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用三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运算之间的内隐关系?如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如何吸引低年段孩子的课堂注意力?”点评今天的活动,引领大家继续思考如何进一步转化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追求完美,因为这种追求代表着一种态度,那就是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态度,那是努力促进我们专业成长的态度。
(撰稿:沈婕 审核:丁雪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