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数学>>教研动态>>雕庄小学:引领辐射,共同成长——记天宁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暨吴华媛工作室成果展示活动
雕庄小学:引领辐射,共同成长——记天宁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暨吴华媛工作室成果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19-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慧

为进一步发挥好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117日下午,在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举行了天宁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暨吴华媛工作室成果展示,全区教师齐聚雕庄小学,聆听了三位风格迥异的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品课。

率先开场的是博爱小学的蒋秀子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3的倍数的特征》,她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来演绎推理,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结论的有效性,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关注结论的不确定性,让推理慢慢地走向“合情”,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让规律揭示得不那么“野蛮”,在整节课中,与会的老师们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紧接着,第二节课是二年级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由局前街小学的单信老师执教,单老师通过熊出没的情境展开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起初,单老师用带有几何直观的情境图启发学生如何口算,让学生自发地小结出口算的规则,充满亮点的“看”、“记”、“算”,是学生学习的抓手,单老师以课堂的形式提醒老师们要关注口算特点;最后一节课,由雕庄小学的吴华媛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比一比》,是教材之外的延伸课,与学生一年级入学时的比一比相呼应,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再来比一比,让课堂散发出几分人文的情怀。从不会数数的史前人着手,在脑洞大开的情境中带领学生一起用度量的眼光去比一比,在整节课中,比就好像一根长长的线,串起了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颗颗珍珠。由一把“尺”的衡量走向两把“尺”的衡量,由一个指标逐渐走向多个指标,让小学的比渐渐有了函数的味道,这节课虽源于教材,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节课后,吴老师做了关于《比的“意义”》的报告,烧脑的内容打开了与会老师的视角。最后,区教研员邓炜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功,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听”与“思”。深刻的思维能够为教学活动增添不一样的质感,对于小学数学的研讨,一线的教师们一直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撰写:数学组 蒋慧   审核:张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