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和区教育信息中心的领导下,我校数字信息部紧密围绕学校创新优工作的统一部署,对照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和省“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相关标准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其他部门,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重点工作
(一)数字化学习,注重常态化实践
本学期,我校继续坚持“骨干引领、全科参与”的数字化校本研究方式,各学科都开展了数字化校本研究课,围绕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活动。如英语学科的微课导学,语文的项目式学习,科学的STEM教育等。在学期初,还开展了自动录播教室使用的专项培训活动,在交流分享、菜单式培训中提升了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积极将在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中的研究成果向学科教学辐射,将项目式学习这种带有课程意义的学习方法带入学科数字化学习研究。数字化学习研究,既为学校研究已较为成熟的如研究性学习、科学STEM教育等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又为雕庄的新劳动教育、雕庄课堂特质的塑造开辟新路径。在区信息化教学评比中,我校朱瑶、宋玉、苏婕三位教师分别获得了区二等奖。白娟芳副校长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部优课,刷新了我校在这一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二)课题项目研究,注重成果积累
本学期,围绕全国信息技术立项课题《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STEM课程开发与实践》和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项目《编程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本学期,芮清老师的《3D打印和智能硬件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和朱钰瀚《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实践的研究》发表在省《教育新视窗》。同时,芮清老师把课题和项目研究成果带到了所支教的陕西省旬阳县,先后开展后《数字故事制作》专题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把我校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了西部地区。
(三)智慧校园建设,对照标准再提升
本学期,学校信息化硬件得到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自动录播教室等新型功能教室相继建成,所有班级教室都已经安装交互式一体黑板,满足了师生日常教学的需求。围绕智慧校园建设,我们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立足于用足用好现有设备,从加强日常应用入手,不断提升智慧校园的水平,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让创客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STEM教育成为促进学科课堂教学转型的催化剂。同时,对照先进典型查找不足,不断提升我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在5G时代到来之际,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已有的研究基础,在高品质完成现有项目和课题的基础上,将积极申报新项目,提炼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