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
——常州市北郊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1、科学合理,创建计划。
我校每年认真做好规划,努力开发社会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打造智慧校园。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学校以装备升级为契机,通过对网络、投影、广播和监控设备的改造,努力构建集交互、投影、远程管理为主的多媒体融合系统,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远程管理及时推送相关内容,如眼保健操和室内操可以直接推送视频和音乐,让老师不再拖课,不再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十分钟。学校的重要活动通过远程直播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
3、倾力打造钉钉智慧管理平台和钉钉微官网。该平台是电子化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它推动了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学校的办公、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它丰富了家校沟通的形式,改变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模式,改善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全面增加了学校品牌竞争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山东、连云港等十多个省市区的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4、完善资源库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网上管理应用。学校投入资金,与钉钉智慧校园,购置了教育资源库和名师网资源;学校还利用现有的录播教室建立了教育资源库。
5.立足项目研究,用好信息化设备
(1)“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实现课堂变革
2016年5月,“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北郊小学成为了数学学科领衔校,同时,语文、英语学科作为成员校积极参与研究。北郊师生利用钉钉群、QQ群、“全景”平台让“互+”走进了课堂,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变革。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分别展示了省级公开课3节、市级公开课4节,区级公开课6节,在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北郊数字化课堂以其特有的开放性、探究性、互动性获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北郊小学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获得区先进集体称号,北郊小学的三位老师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
(2)“互+”线上线下课程,打开网络学习新方式
在“互+”环境下,基于“融合教学”的社会化拓展课程(选修)应运而生。本学期,共开设了20门线下拓展课程、7门线上直播课程、30门线上录播课程。
学校线上线下独具特色的“互+”线上线下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孩子和家长的课后学习资源包,打开了网络社群化学习的新方式。“互联网+课程”也大规模地打破了教育空间,开放了教育资源,给17个省和地区数十所学校提供了课程服务,其直播课程影响了8千多人,录播课程影响了3万2千多人,为中国教育公平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吸引了近百所省内外学校的参观和交流,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互+”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被评为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培育项目,获常州市第六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一等奖。
(3)“互+”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从2013年6月开始,北郊小学就致力于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e学习理念的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该课题于2017年11月结题。2016年5月,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在校本培训中的运用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体系建构的研究》相继开展研究,目前正准备结题。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二十四节气”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天宁区教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数学作业个性化的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语文作业的案例研究》、《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以优秀家训家风为载体的活力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等六个课题陆续申报成功,有的课题已经成功现场结题。
这些“互+”课题涉及学科广、研究内容实,促使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真正地把研究扎根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提升了教师们的教科研水平。
(4)iMath(爱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实现内外辐射
2018年,北郊小学《iMath(爱数学)课程基地建设》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首先结合学校的特质制定了iMath(爱数学)课程体系框架,然后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实践开始了常态化研究。
比如融合线上与线下技术、课内与课外时空、校内与校外资源,利用“速算总动员”、“一起作业”、“狸米学习”等软件将口算练习和数学基础作业落实到日常教学和作业设计中。 还让学生利用“一起作业”和“狸米学习”在暑假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测试。开学后,学校组织近百名暑期在线上申报补充考试和优先考试的学生进行现场测试。
比如以自主选择为宗旨,将拓展课程的模块6、模块7、模块8与学校社团活动相融合,落实到每周五的社团活动中。
本学期开学初,徐青校长带领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一场“数学步道建设”头脑风暴,如何形成序列?如何线上线下相结合?如何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物化?……最终确定七大主题,并分组落实。如今,数学步道已经物化于校园。”超脑创造营”、“玩转数学”、“学数学很酷”、“数学爬山虎”、“最美数学公式”“魔法数学变变变”、“思维的风暴、智慧的光芒”七大主题落实到校园和教室的墙面,“imath”的校园环境逐步形成。
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我校还将生成精品校本课程,完成iMath实施纲要的制订,架构整体的iMath课程,完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的校本资源包,撰写《互联网+重建数学课程》,汇编iMath课程学生作品集、教师教学案例集、教师论文集、数学专题报告,形成《iMath爱数学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
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我校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语文、英语、综合学科的数字化改造,并向集团盟校、区市省的辐射,为兄弟学校的课程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