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数学>>教研动态>>活动报道:基于本质 创于融通
活动报道:基于本质 创于融通
发布时间:2020-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邓炜

为提升区域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引领区域教师养成乐于研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研究品质,6月11日下午,天宁区吴华媛教师发展工作室以“云课堂”的形式给全区数学老师带来了两堂角度独特的创新课例,大家和工作室领衔人吴老师一起在“度量”视角下再读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

  整个活动由雕庄中心小学副校长白娟芳主持,分三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雕庄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围绕“度量”展示了两节研究课。第一堂课是张丹老师的《认识面积》。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带着学生抚摸物体的表面来感受面的大小,从而揭示面积概念。而张老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用几个标准描述面的大小,引导学生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描述面的大小,沟通了长度和面积在测量原理上的共通点。第二堂课是蒋慧老师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只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的模式,通过融入计算原理使获得的结论具有一种朴素证明味道,融通了加减乘除在计算原理上的一致性。

  第二板块:吴老师作了关于《“度量”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的再读与教学实践——以“面积”和“分数”为例》的主题汇报。解读了两个分属不同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度量”视角下的相似性:先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再数出计量单位的个数。正如德国的数学家克罗内克所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的是人的工作。”

  第三板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邓炜老师对两堂课做出了深刻的点评,并作了《基于本质,创于融通》的专题报告。肯定了两节课在设计理念上的新颖之处,就度量的思维发展过程进行了高位引领。邓老师指出,所有量的教学路径一般经历:不统一单位比较阶段、统一单位比较阶段、发明测量工具这三个过程。张老师的《认识面积》一课,带领学生感受了测量原理,凸显了定量分析,让“为什么要定量分析描述物体面的大小”这一问题显得更清晰更丰富。蒋老师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原先的规律提供了数学理由,融通了计算原理,让运算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最后,邓老师对全区的数学老师提出了三个期望:期望见到更多有内涵的创新设计、期待教研组研究有明确的主题、更对老师们及时梳理、提炼成果充满期许。

  本次活动在高效、充实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为教材的解读打开了一扇窗户。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在教研的实践中不断追求与探索,聚焦本质,研究定会带来许多不一样的发现,相信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凭借教师发展中心强大的助推力,每一位教师在专业上会成长得更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