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2020-2021第一学期常州市北郊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2020-2021第一学期常州市北郊小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3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配置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再封闭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时,在几个很少变化的教育者的头脑里,而是在整个系统形成的“教育共同体”之中积极的、互相的开放、合作、互动、生成、融通、更新与创造,才能形成我们面向未来的教育。

因为有了“互+“课程,“教育共同体”初具雏形,如今,“互+直播“课程已经影响八千二百余人,“互+录播”课程则影响到了三万二千余人。“互+课程”大规模地打破了教育空间,开放了教育资源,给17个省和地区数十所学校提供了课程服务,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共同体开始形成!

“互+“课程为中国教育公平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报道。其参与的“互+计划”公益项目,获得了“中国公益节”的两项大奖(公益项目奖和公益践行奖),学校被评为“互+计划”年度最佳创意学校,并获得了10万元的资助。学校在“最美2017”的天宁区学校展评中,以“构建教育共同体,创造学校新生活”为主题做了汇报,反响热烈。在武汉全国的“第二届学校全方位领导力主题峰会”中,在海南全国“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中,都以此主题做了专题报告,获得好评。

“互+课程”的实施,引发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深入思考。2016年5月,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在校本培训中的运用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英语阅读体系建构的研究》相继开展研究,现在已经结题。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天宁区教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数学作业个性化的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语文作业的案例研究》、《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等四个课题陆续申报成功并结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二十四节气”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央电教馆课题《“互联网+”时代主题情境下习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在研究中。

这些“互+”课题涉及学科广、研究内容实,促使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真正地把研究扎根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提升了教师们的教科研水平。

北郊的“互+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有力支撑,具备以下两大优势:

1)学习内容更为丰富

a、线下课程:由于每个线下课程都组建了钉钉群里并在群里展开讨论,所以,在这个超长假期里,老师们就把线下课程转到了线上,学生们在群里上传作业,提出疑惑,老师们就在群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每天群里的研讨都热闹非凡。

b、直播和录播课程:cctalk平台上有内容丰富的线上直播和录播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学习课程,并在群里展开讨论,互相激励,还写下一篇篇课程学习心得,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c、微课和网络课堂:为了不延误教学,教师们还为孩子们的国家课程学习提供了微课和在线网络课堂,由于学生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已经养成了随时在便捷的钉钉群众交流的良好习惯,所以孩子们自主学习课程,打卡完成作业,线上充分交流,老师们积极解疑答惑,家长和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荒废学业了。

d、空中名师课堂:空中名师课堂是省信息化教学平台,除了提供学习资源,还有名师一对一的指导和点拨,适应了“互+”课程的北郊学子更是如虎添翼。

2)实施流程卓有成效

由于“互+课程”学习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实施流程,所以提高了“停课不停学”的成效。

a、发布课程:老师们把每天的学习内容发布在群里。

b、自主学习:学生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c、钉钉打卡:学生们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后,把阅读课文的录音、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等写下来拍成照片或者学习的视频等上传到钉钉群里打卡,系统会自动记录打卡情况,师生一目了然,从而督促学生养成每日学习的好习惯。

d、随时交流:因为钉钉群的建群快捷方便,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解决,所以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存在困难和下阶段计划

1、如何促进校本化国家课程与社会化拓展课程之间的融合?

从刚开展的割裂的状态,到有意识的借用、转化到创造,我校内部的课程也在不断演进,所以课程引进从外表上是开放办学、引入资源的过程,而实际上是激发内驱、强大自身的过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校还无法做到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因为学校教师有自身的教学任务,而社会化拓展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学校课程内容并不一致,所以这需要一个逐步转化和推进的过程。

目前在数学、语文、英语学科都找到了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阶段要在综合学科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

2、如何解决社会化拓展课程的经费问题?

尽管社会化拓展课程提供了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是经费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按照政策规定,学校不能随意收费,所以要把这个项目实施到底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下阶段准备从两方面入手:

1)教师自主开发课程。

结合学科特点、学生需求,融合创新课程。

2)与社会化拓展课程团队共建学习基地。

目前,有意向共建的学习基地有四个:创客、阅读、体育、乐队。这些基地均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开展活动。

3、如何解决增效减负之间的矛盾?

“互+”课程的学习能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开展合适的考评,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些课程,又不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这也是学校下一个阶段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