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计划通知>>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20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春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将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重点工作:

(一)教学研究:聚焦专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专题一:本学期将继续围绕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重点开展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推进”为关键要点,展开基于证据的观课、议课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能力形成、素养落地。

2.专题二:新教学、互+项目的教学研讨和案例积累。通过理论培训、课堂实践,逐步使新教学、互+的理念落地化、可操作化。对“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四要素进行学科化解析。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可选择一两个要素或改造一下要素进行深耕研究,如“基于生活的问题解决”。首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非常关键,问题必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是真实具体的;其次,教师要善于搭建“脚手架”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再次,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多种方法、多个维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3.专题三:进一步研究和提炼天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特质:生活的、动态的、有趣的、生长的课堂。所谓生活的,指让学生与生活发生连接,研究的是身边的事、身边的问题;所谓动态的,指教学时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捕捉新的教学资源,推动课堂深入;所谓有趣的,指活动要设计得有趣味,让学生有参与感,不置身事外;所谓生长的,指学生从进去到出来要有变化,能学到知识、掌握方法、熟悉规律、形成能力。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本区域的联校教研活动、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与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活动等,围绕以上专题展开研究活动。

(二)多种研训方式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学习与培训,强化教师的四种课程意识:一是课程观:转变“学科本位”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二是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三是生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四是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江苏省编教材,充分利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里推荐的主题,开发和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2.重视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观摩活动。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各学校每学期开展至少1——2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旨在学校中凝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智慧,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2)区级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

(3)市级展示课上出特色。每学期在市级层面进行一次区域展示,选拔两位教师上课,将逐步形成的天宁课堂特质进行交流、碰撞、分享、展示。

3.借助区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培训青年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反思重构能力。根据市比赛活动的精神,合理规划区域培训和种子选手专项培训,以赛带训,注重教师梯队的建设,扩大培训受益面。

4.以“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为抓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长线活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基本上高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长线为主,中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短线为主,低年段学生的研究以短线为主,重在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教师根据学生在研究中的问题、困惑,进行一些短线的、有趣味的活动设计,使活动既有针对性,又跟长线活动形成互补。

5.促进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的深度融合。

6.劳动教育一定要加强学生劳动实践,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技能。

(三)坚持全面推进,减少校际差异

1.对学校的普适性调研,促进校本化管理的有效落实。

(1)学校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2)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执教这门课程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重点要安排好一、二年级的课程落实。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以与班团队活动整合开展;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5)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6)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结果。

2.提炼校本研究特色,进行区域辐射

对学科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努力从学科指导向课程领导转型,以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参与课程规划、提炼特色,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以及市级层面的对话,借力承办大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以主动的姿态展示学校特色,进行区域经验分享。

3.提炼经验,实行区域分享制,发挥质量调研的导向功能

(1)做好承继与创新,引导各学校根据校情,制定出既相对固定的课程实施内容框架,也有相对灵活、适应时代、符合学情的小主题研究,期末进行沙龙交流。

(2)在区域范围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成立学科中心组和潜力教师团队。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新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教研基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积极发挥中小学基地学校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亮点特色

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 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 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2. 市小学区域展示活动。

3. 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暨张小亮名教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4. 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四月份

1. 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2. 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

3. 市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 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张小亮名教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2. 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现场展示答辩)。

六月份

1. 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

2. 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3. 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1-2-18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