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研动态>>博爱小学:整合设计真情境,学评统一有目标
博爱小学:整合设计真情境,学评统一有目标
——2021春学期新教学实验区(语文)研修活动概要
发布时间:2021-03-24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张蔚


640.webp (2).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月19日,新教学实验区(语文)主题研修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会议的主会场设在常州市新闸中学,三个实验区集中一起,围绕教研创新、评价升级、单元典型案例展开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探讨。

主题论坛:语文大单元实验推动教研方式的转型

徐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春首先回顾了徐州市实施新教学以来教研创新的三大行动,即共享式研备、破冰式行动、整体式展示。鼓楼区、泉州区作为先行实践区域,积极组建教师团队积极探索,为大单元教学积累经验。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戴晓娥副院长就语文大单元教学实验推动学科研训方式的转变做了汇报。教师通过“展开大单元设计、进行单元教学实践、组织单元案例分享、专家置身式介入指导、单元教学反思与重构”五个相连的“任务链”推进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实现专业认识和专业实践的贯通,得到专业成长。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王云峰充分肯定了新教学实验中“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并进一步提出要把新教学的理念落“实”。他以六下《竹节人》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出“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的理念,提倡教师处理好学习情境、学习活动以及现有学习资源的关系,通过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程观、教学观、儿童观的转变。

对话研讨:基于区域语文测评案例谈评价升级

徐州市鼓楼区的语文测评通过情境化、综合性、应用类试题的创新设计,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将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这一理念落地,努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常州市天宁区从教材、学生、教学三方面用好统编教材,尝试“做——收——反馈——调整”四步走,用可视化、过程性的的评价方式判断学生是否会学,量化评价目标,及时反馈调整,从而实现“以评促学,学评统一”。

上海嘉定的严楚楚老师,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关注表现性评价,丰富学习经历”的分享交流。在这里,评价不仅是检测学生成果的路径,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支架,优化、整合学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在听了三个区域的测评案例后,还从基于语文本质观理解的测评转型、评分标准的确定、素养目标的体现这三个方面给实验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案例展示:聚焦“活动·探究”思考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语文单元整合学习,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常州市实验区初中团体有力探索了统编教材中的四个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再设计,在活动中探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州市同济中学的贾秋萍副校长系统阐述了实践理论:提炼大主题单元目标,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并在单元评测中落实活动探究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实践,提升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常州市新闸中学的高红副校长和常州市实验中学朱苏兰老师都围绕“真实情境”这一点分享了团队的实践经验。在“演讲”这一单元,新闸中学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演讲、畅说理想、模拟演讲,最后在真实的演讲情境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实验中学则把戏剧节搬入校园,通过“说戏、演戏、看戏”的活动设计,帮助小导演理解戏剧、剖析人物、发表感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积累语言、提升审美能力。

陆志平老师指出,每一个案例的背后都有理论的支撑。实验区老师们对教材创造性的设计体现了老师们对语文学习、对孩子生活的理解。而教学的设计就是要符合学科的逻辑、符合学习的逻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生活经验。

新教学的开展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在专家的高位引领下,在实验区的实践带动下,在新教学团队的深入研讨下,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开展必将越来越顺利。(审核:许婷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