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天宁区小学数学新教学暨“互+”教学范式发展与应用第七次现场展示活动在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举行。天宁区各校“新教学”暨“互+”项目负责人、种子教师齐聚红梅实小,共同探讨“新教学暨互+范式”的应用和发展。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版块,首先由红梅实小王晓娴老师与朝阳二小梁玉玲老师分别执教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王老师课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听到的不一定对,一定要经过自己的验证”“猜想也是有依据的”“我们找到的例子中没有发现反例”……一次次的细节处理让孩子们越来越严谨,而梁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严谨表达,从“两边之和”到“任意两边之和”,领着孩子不断感悟数学的缜密美。
第二个板块则是由第二实验小学的路叶娜老师、虹景小学的张守杰老师和紫云小学的王丹老师围绕“大单元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分享交流。路叶娜老师带着大家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分析教材中“数运算”部分的内容,并详细分析了数运算教学的价值追求。从教学目标的长程定位、单元设计的版块架构、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设计教学。
张守杰老师以《数运算单元前期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张老师首先对课标、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与人教版教材进行对比,发现算理有所弱化的现象。针对分析结果,张老师思考并梳理了“数运算”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流程,并详细阐述各种计算类型的意义及课时安排。
王丹老师则是围绕“测量教学”来进行交流分享,通过研读标准明确测量教学的内容要求、梳理教材明晰内容结构、分析学情明确教学难点,借助前期分析,详细梳理并分享了“图形测量教学”的实施策略。
活动最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对今天的两节课和专题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邓炜老师指出,对于“新教学”,老师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表达。“大单元”应该不再局限于教材的单元,而应该是根据所需要研究的主题确定的单元,它具备整体的特征、规划的特征、生长的特征、结构的特征、非均衡特征。力求能够从三维一体建立、建构大单元设计,并借助大单元设计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邓老师还结合今天的课堂,具体阐述如何进行大单元设计,与会老师收获颇丰。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将带着思考继续前行,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让“新教学暨互+范式”在数学课堂上得以更加充分的应用和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