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育督导>>督导公告>>常州市延陵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常州市延陵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1-07-09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江华

常州市延陵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天宁区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常天教督委办〔2021〕1号)文件精神及区督导评估工作计划,天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于2021年4月26日,对延陵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考核。督导期间,评估组听取了蒋立新校长题为《锤炼智慧品质,涵养人文情怀》的工作汇报;巡视了校容校貌、设施装备,现场观摩了学生课间活动、社团活动和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工查阅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台帐资料;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抽取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体育素养测试和实验操作测查;前期委托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进入课堂听课(听课16节,优秀课14节,良好课2节),评估组进入课堂听课5节(其中优秀课1节、良好课1节);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7581平方米,建筑面积7757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796人,教职工5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7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5人,占比30%。

三年来,学校着力构建充满人文情怀和智慧气息的幸福校园。注重学生培养,以“东坡文化特色项目”为抓手,提升学生的智慧品质和人文素养;注重教师的发展,以青年教师为抓手,提升全体教师专业素养。自2018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送教结对先进集体、区品格提升建设项目学校、区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第一批区学校食堂五常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主要成绩

(一)内涵提升有思考

1.学校将发展置于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地域文化发展等大背景之下,确立了“回归儿童,发展儿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扬东坡文化,育‘乐’品少年”的办学特色,这样的思考遵循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实践具有整合度、融通性。

2.学校努力将办学理念、特色文化建设落实于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打造、特色活动架构和校园环境的渗透,落点准,实践有抓手,符合学校工作开展的特点。

(二)规范管理有底线

1.坚持依法治教

学校能够根据上级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依法维护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学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对《延陵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延陵小学考勤制度》《延陵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努力使制度发挥规范人、引领人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的绩效考核方案,由于注重了团队考核和干群关系的调和,教师矛盾少,认可度高。

学校还通过《延陵小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延陵小学作业批改要求细则》等教学常规制度的制订,有力保证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1. 坚持党建引领

    学校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合力,通过党支部队伍建设,凸显党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学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造性开展共建活动,发挥每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岗位的标兵,群众的益友,学习的榜样。

    (三)课程实施有主张

    1.常规有纲

    教学常规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学校对教学常规常抓不懈。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延陵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延陵小学作业批改要求细则》等。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定期查看教师备课本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问题反馈。

    2.教学有法

    立足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目标,延小以覆盖各个学科的十三五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案例研究》为引领,基于儿童特质,推进以“自由”“体验”“快乐”“创造”为关键词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实现由“教”向“学”转变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3.实践有路

    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学科组、备课组集体教研、备课活动注重实效。各教研组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行为,完成“学科教学活动风险筛查”。从与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文本材料来看,教师研究真问题,开展真教研,促进真发展。从听课、教师访谈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先进、话语体系前瞻。六年级语文备课本、五六年级教师听课本,均能按照学校常规要求落实到位。吴晓银老师教学反思认真、听课记录详实,值得学习和推广。

    4.落实有效

    学校积极参与新教学互+等教学改革,多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尚学平台”的操作培训、参加区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多位老师先后在区内信息化研究活动中进行教学展示或比赛中获奖。学校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切实的成效近年来,学校在省市区学生学业质量调研中成绩优良,方差小,均分高的教学质量成为共同追求的质量常态。语文教研组在2019年度被评为天宁区优秀教研组

    (四)质量立校有成效

    1.坚持正确的质量观

    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努力向研究要质量,通过对常规的严格实施,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来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教师朴实踏实,学生大方自信,学业质量始终处于区域中上水平。

    2.建立质量监测体系

    学校坚持以测促学,一是利用各级学业调研来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二是通过自主命题来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课堂实践及自我反思等能力,整体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

    3.开展以“体验创造”为特征的学生活动

    学校开设了30余个学生社团,门类多,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精品社团品质较高,是市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学生在市区戏剧、舞蹈、朗诵、合唱等比赛中在均有建树。

    学校还围绕东坡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整体架构了“至乐”“至味”“至慧”三级东坡课程,学生通过 “讲”“做”“研”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遇见常州,我与东坡面对面》获区研究性学习二等奖、市三等奖。儿童游学体验课程的开发以任务为中心,努力实现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融通和教育时空的无限打开,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五)团队建设有亮点

    1.导师引领促发展

    延陵小学基于本校教师年龄偏大,骨干教师偏少,以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断层现象,充分利用“内力”来发展教师。通过导师团队、教师成长梯队、跨学科备课组“三团队”组建和“导师课表”“师徒结对表”“发展预期表”三表的定制,让教师发展更精准、更符合自我期望,从而获得成长动力。

    2.制度建设促成长

    为促进所有教师更好发展,学校通过《延陵小学教科研考核方案》《延陵小学教师“师徒结对”培养规划》《延陵小学徒弟学习手册》《延陵小学优秀教师考核细则》等相关发展性制度的建立完善,促进每位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跨越。

    3.课题项目促推进

    学校在课题研究上采用备案制和项目制管理。注重以研促教、以研促成长。学校近三年实施了多项指向教学变革的课题研究。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案例研究》和市区级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实践研究》等无不指向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形成。

    4.平台催化促提升

    学校搭建各种平台,通过交流分享、反思争鸣、课堂展示等形式,促进每位教师的主动发展。学校还利用各种优质网络学习平台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更专业的导师指导,打通线上线下,使优质资源的辐射达到最大化。

    学校建立梯队、分层培养,近三年以来,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崭露头角。6人次在省、市、区级执教公开课;21人次的论文发表、获奖;13人次辅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5人次获得各级综合荣誉和称号。学校的戏剧课程、游戏课题、东坡文化研究等都走出了学校,成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延陵小学的平台。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1.加强宏观设计

    围绕“东坡精神”对学校文化做整体的梳理、丰富和架构。学校要准确解读东坡精神的内涵,赋予其时代气息,并转化为学校办学理念,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和师生发展目标的明确,使学校文化系统建立起来,逐渐形成师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2.加强中观转化

    学校要善于抓住组织、制度、机制这些管理的要素,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通过组织机构变革、管理制度重建和机制运行的优化,使管理的重心进一步有效下移,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内动力,在品质管理过程中孕育凸显学校文化。

    3.加强微观落实

    学校要紧紧围绕“课堂”“活动”这两大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课堂教学变革和学生活动的探究,使育人的内容、方式、过程等都能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真正提升师生的校园生命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