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育督导>>督导公告>>常州市兰陵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常州市兰陵小学区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9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杨红妹

根据《关于开展天宁区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常天教督委办〔2021〕1号)文件精神及区督导评估工作计划,天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于2021年12月2日至12月3日,对兰陵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导期间,评估组听取了蔺黎明校长作的《坚守初心 奋力前行 谱写国球育人新篇》的学校工作汇报;巡视了校容校貌、设施装备;现场观摩了升大课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查阅了与督导指标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就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教研组建设等进行了专项剖析,抽查部分学生作业本、班主任手册、听课本和备课本;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情况良好;抽取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体育素养测试和实验操作测查,优秀率分别为83.3%和100%;前期委托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进入课堂听课(听课15节,优秀课12节,良好课3节),评估组进入课堂听课5节(优秀课4节,良好课1节)。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概况

常州市兰陵小学始建于1980 年,2009年投资近6000万元在原址重建。2012年接受市优质学校评估并顺利通过,2013年加入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2019年被评为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958名学生。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特色文化浓厚。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5名,其中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15名,常州市骨干班主任1名。教职工结构优化合理,师生比达1:17.4,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0%,中小学高级教师占专任老师比例达18%,是一支有追求、有活力、有品质的教师团队。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江苏省乒乓传统示范项目学校、江苏省乒协少儿训练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常州市文明校园、常州市精神文明单位、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先进、常州市两条一规优秀学校、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园林式单位、常州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成绩与亮点

兰陵小学是一所内涵丰富的品质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乒乓特色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变革,在“内涵提升、精致管理、课程开发、教师培育、学生培养”等方面作出卓有成效地探索与实践,凸显了四大亮点与特色。

(一)办学理念有“魂”,学校管理有精度

兰陵小学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并逐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植入了教师的内心深处,形成了自觉的实践行为和追求。

1. 有明晰的办学理念

兰小人秉承“恒”之校训,在传承中发展,在坚守中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让乒乓成为兰小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学生的快乐成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办学理念,并确立了“培养新时代具有健康的体、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的兰陵好少年”之培养目标,努力打造成一所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2. 有科学的学校管理

学校以《兰陵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兰陵小学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兰陵小学优秀项目组评价标准》《兰陵小学优秀级部评价标准》等为载体形成绩效评估体系,同时推出“1+X”个性化评价方式(“感动兰小”和“最美教师”)。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追求人文关怀与严格规范相统一的精致化管理。

3. 有多维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有系统思考,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融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考虑。精神文化:通过书记项目,开展“123”行动:统一一个思想,抓好两个坚持,推动三个融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地落实,书写兰小教育答卷。环境文化:乒乓小子的雕塑、徐寅生的亲笔题词,国球荣誉室、星光大道、乒乓文化长廊、悟球敦品漫画廊等物化环境,营造浓郁的乒乓文化氛围;篆刻微展厅、剪刻坊、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漫步校园,传统文化和现代经典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发展文化:学校将规划制定的过程,当作学校理念系统不断更新的过程,更当作学校优良传统不断传承的过程,同时也作为项目引擎驱动下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不断融合的过程。

(二)立德树人有“方”,学校德育有广度

德育建设有方,清晰的育人方向、务实的目标体系,全面的德育措施,浓厚的德育氛围,已然成为了学校乃至地区的一张名片。

1.“育”有方向

2019 年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悟球敦品,国球精神体验教育的 儿童表达”中学校凝炼了“爱、义、恒、勤、新”的育人目标,培养文明友爱、诚信自律、勇敢坚强、勤奋好学、合作创新的兰小少年成为学校文化名片。这既是兰小学生的气质体现,又是学校学生培养的独特标准,不仅指引着学校育人的方向,也是学校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个性回应。

2.“落”有行动

一是顶层设计围绕目标:将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节日活动、主题节仪式活动、系列乒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架构。二是德育融合体验课程:突出体验项目,创新仪式项目,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从学校课程到班级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融合学习活动,不断体验、内化、传递国球精神。三是特色空间精心设计:一馆一角三区综合体验区动感体验,测试服务区精准到位,成长足迹区精彩亮相。

3.“展”有系列

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八方习俗”“九州风景”“艺术符号”主题课程与开学课程融合,让一至六年级的儿童近距离感受身边的传统文化;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十岁成长礼”“最美毕业季”成长课程,给孩子留 下温暖的记忆;校外体验活动“劳动最光荣—学做家庭小主人”等活动,让孩子提升能力,学会合作;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品”为抓手,开展班级小项目研究活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成体系。

4.“评”有标准

整体架构了兰陵好少年学习素养评价方案,形成了兰陵小学学生质量标准,评价内容从课堂表现、行为规范、思想品德、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启动小思徽章评比争章等评价活动,从健康体、 聪明脑、温暖心三个维度评比健康娃、智慧娃、爱心娃。丰富多彩的活动,丰盈着学生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管理有“体”,学校课程有深度

兰陵小学坚定不移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1.以“课程体系”为引擎

学校认真梳理了原有的课程特色和传统经验,依据时代新要求,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了“健体、启智、育品”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健体课程:架构了乒乓、武术、健美操、篮球、舞龙舞狮、木兰扇等课程内容。启智课程:架构了 以语文(微习作)、数学(珠心算)、英语(爱阅读)、美术(剪纸、篆刻)、信息(创客)、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内容为母体的校本化实施路径。育品课程: 构建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班队活动、成长仪式活动、传统节日教育、劳动种植等内容。三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有连 续性的课程内容链。

2.以“校本培训”为基点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5+1”校本培训制度— —“教研组”聚焦课堂,帮助教师积极探索具有区域和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内容与形式; “伙伴营”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抱团发展,积极为不同层级教师发展设计成长路径; “师徒结对”形成优秀教师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对青年教师发展提供系列化培训和个性化指导;“晓打卡”规范培训要求,全面保障培训的全员参与和高效参与;“项目组”推进改革创新,聚焦教育热点和研究重点定期开展活动,促进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表达的螺旋上升;“相约星期五”邀请专家“走进来”,手把手指导、针对性解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近三年,张晓莉等9人在全国数字化教学评比和常州市信息化能手评优课比赛中获奖,周岚等3位老师在市珠心算教育实验“优秀项目”评比(微课)中获奖,2019年王辉在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3.以“课题研究”为关键

学校聚焦“数字化学习”深入研究,省教研课题《数字化环境下“微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省规划课题《数字化环境下学科 课型范式与课例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范式研究》三项课题均顺利结题,其中《数字化环境下学科课型范式与课例研究》获得常州市中小学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三年来,以课题研究促教师发展的多级课题圈群已然成型,全校教师90%参加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在核心及省级期刊发表30余篇。

(四)内涵品牌有“质”,学校发展有宽度

三年来,学校上下一心,追求卓越,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特色,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1.教师发展有品质

学校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师能培养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四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成长出一批批省市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师德模范等;五级梯队成员逐年丰厚,教师在各级各类基本功竞赛和教学评比中屡获佳绩。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不断提高,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有品性

近年来,共有119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乒乓比赛,共获全国及省市区冠军127人,全国省级市级团体冠军40个,全国省市级单打冠军7人,11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150人获常州市业余运动一二三运动员。1名学生进入省队正在参加全国选拔赛。4名学生被评为常州市体育之星。

3.学校发展有品牌

2019年,学校成功创建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承办天宁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式研究现场研讨会,主动分享和发布项目式研究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兰陵经验”;作为乒乓文化建设课程基地,学校先后多次在区市研讨会上分享经验;王蕾副校长领衔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区教师发展工作室,吸引了区域多个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辐射推广兰陵小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三年来,学校的省品格提升项目评为第三批省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顺利结项;市高品质项目、市教科研基地、市体育课程创新实施项目等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区市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督导意见和建议

着眼学校未来发展,为促进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再创新佳绩、再出新成果,现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学校理念体系需丰富内涵,特色文化还需进一步彰显

目前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师生也有了很好的价值认同,期待在文化体系、课程内涵、课堂改革方面能精准再发力,再超越,再辐射。一是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建议学校对“核心文化”进一步梳理归纳、完善架构,形成更为清晰的对“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发展目标、本质特征等,提炼学校的物型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促进特色文化的彰显。二是要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议学校在办学理念与目标的引领下,建立基于学校育人目标下的课程体系,丰富完善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践创新,增强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针对性,完善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满足儿童发展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所优质的品牌学校,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国球精神引领下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推进。

(二)学校发展态势需突破现状,教师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学校专家型优秀教师、骨干型青年教师人数偏少,在教师队伍中呈断层状;学科发展不均衡,领军型骨干教师不足,后续学校要做好名教师的培养工程,特别是要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积极寻找省市内名师,为教师的发展助力,迅速成长为校内名师,从而抬高学校的科研能力的底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