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天宁区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常天教督委办〔2021〕1号)文件精神及区督导评估工作计划,天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于2021年12月16日至17日,对香梅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导期间,评估组听取了王静艳校长作的《向美而行 智慧生长》的学校工作汇报;巡视了校容校貌、设施装备;现场观摩了大课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查阅了与督导指标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就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教研组建设等进行了专项剖析,抽查学生作业本、班主任手册、听课本和备课本;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情况良好;抽取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体育素养测试和实验操作测查,优秀率分别为61.9%和100%;前期委托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进入课堂听课(听课15节,优秀课11节,良好课4节),评估组进入课堂听课5节(均为优秀课)。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概况
常州市香梅小学坐落于天宁区古运河畔,兴建于2011年,为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2013年8月正式对外招生,与解小本部实施“五个统一”的一体化办学实践,两校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完全统一。2019年秋,香梅小学独立建制。2020年12月顺利通过常州市新优质学校验收。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980名学生,58位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5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中小学高级教师10名,中小学一级教师23名,占总人数的56.9%,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2名。五类优秀教师19名,占32.7%。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头奥课程基地、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少年科学院、常州市新优质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常州市小记者示范校、天宁区特色家长学校等。
二、主要成绩与亮点
常州市香梅小学是一所内涵丰富的品质学校,在传承中不断变革,在“内涵提升、精致管理、课程开发、教师培育、学生培养”等方面作出卓有成效地探索与实践,凸显了五大亮点与特色。
(一)文化立校,凝思想,提内涵,学校发展有思路
香梅小学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并逐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植入了教师的内心深处,形成了自觉的实践行为和追求。
1.形成了学校的核心文化
香梅小学以“求真、向善、至美”为校训,遵循“每一个儿童都是一颗花的种子”的教育哲学。在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让每一个儿童都智慧生长”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在香梅园里追求“向美”文化发展的新主张。
2.创新了人文的管理制度
规范规章制度:学校进一步规范了各类管理制度,完善并优化各级岗位制度,形成《香梅小学规章制度集》,强化管理提升执行力。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追求人文关怀与严格规范相统一的精致化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1)变行政例会为分享模式,由以往的汇报、布置工作改为开放式分析总结、学习分享、主题研讨,加强行政团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2)变教师例会为教师论坛,以“聚焦”为关键词,呈现学科组发展、节点事件中的师生成长、团队发展中的人和事,多元形式,主题推进。(3)变总结会议为团队活动,由团队领导组织成员策划具有“向美”精神的团队活动,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团队的策划力和创新力。
更新管理模式:线上专业应用“钉钉”,组建管理和教师研修等各种社群发散和收集信息,高效管理。线下做好重大节点活动的布置和总结。通过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使管理组织的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让过程互动成为了可能。
3.打造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有系统思考,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融进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考虑。发展文化:在原头奥课程实践创新文化比较浓郁的基础上,进行再升级,纵深探索新发展。环境文化:“棋”妙空间、以渔画廊、沙画室、美术教室、师生书法教室,东篱农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柔道馆、攀岩墙等传统与现代经典相融合,动态和静态相辉映。融合文化:学校坚持把环境文化和课程深度融合,“棋”妙空间与棋文化课程相融相息,东篱农场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柔道馆、攀岩墙等与体育课程相融合。课程资源与校园空间深度融合,形成了场域育人的效应。
(二)品格育校,养心灵,重发展,德育活动有设计
1.丰富德育路径
学校构建“向美而行 童年绽放”德育课程,将“主题、开放、节日、体验”四大系列活动课程统整在“向美”主题德育工程内,以单元主题活动课程的形式聚焦呈现,体现“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原则,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擦亮学生成长中的每个重要的日子。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贯彻“五项管理”精神,在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大力创设体育艺术等多元发展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创建了以“棋类”课程等为特色的体育项目,一二三年级分别开设了国际象棋和象棋校本课程;同时,以社团和兴趣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了轮滑冰球、柔道、篮球等项目,学校通过艺术活动涵养师生情操,组建绘画、书法、泥塑、古筝、舞蹈等各级社团,借助多元平台的搭建,让香梅成为了孩子们的梦工厂。
2.深化项目课程
学校在常州市品格工程项目《生活大学堂:小主人担当品格涵养工程》中凝练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香梅少年”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社区”三个维度开发建构生活实践场域,开发实施“生活大学堂”课程体系,形成家庭、社会”三位联动式的实施路径,将儿童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紧密关联,提升儿童的责任担当品格。
3.创新多维评价
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推进多元化“阳光”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科学,秀出学生美好的童年。学校编制了《童年成长册》,涵盖学生课程、活动、评价,通过学生体验参与来丰盈成长册,留下童年的脚印,幸福的回忆。学校通过“最美香梅娃”的评选形成递进式过程性评价,通过“解小诺贝尔”“香梅奥德赛”的评选建构起香梅个性化评价机制。
(三)科研兴校,变课堂,强研究,课程改革有引擎
香梅小学坚定不移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1. 课程建设显特色
课程系统化:学校课程遵循“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的原则,形成课程关系图。根据育人目标和核心素养,围绕“向美”文化构建“以美润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以美促创”的“向美课程”体系。
课程高效化:(1)推进“慧学课堂”。建构“慧学课堂”基本样式,形成慧学课堂“4S3X”的课堂要素,提出4种课堂特质:“慧”倾听表达、“慧”合作分享、“慧”质疑问难、“慧”自主创新。(2)专注“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立足“新教学”,指向“大单元”,关注学科关键能力开发课程资源;数学学科致力于“综合与实践”领域课堂教学的新思考,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依托《沙拉英语世界》课程,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指向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综合学科建立常态化的教研机制,落实学科教学建议。(3)探索“双减作业”。积极探索“1+X”课程设计,探索作业功能定位,重点进行了“校本分层作业、学生自主作业、头奥创新作业、劳动实践作业”四类作业模型研究。
课程个性化:开设OM“普惠课程”,在香梅的课堂上,“慧”玩小实践、“慧”演沙拉英语、“慧”做生活实践。研究OM“旗舰课程”,参与世、国、省、市、校各级“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比赛”比赛,以此实现“普及+提高”不同层次多元发展。
2. 教学管理强落实
六项校本培训形式——“教备组”“成长营”“青带蓝”“项目组”“名导团”“教师论坛”,一项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积分榜”,形成“6+1”阳光校本研训制度。绿色调研,规范教学。每学期开展“上好开学第一课”“上好期末命题课”,每月一次开展“课堂调研日”,聚焦课堂。主题引领,教研并行。教研活动以月为周期实行“2+1+1”教研模式,围绕教研主题,两周课堂教学展示,一周教学理论学习,一周课题研讨,将教学研究向纵深推进。推进“互+”,从“新”出发。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持续推进信息化教学。专题学习,质量监控。各学科针对各年级学习重点、关键能力展开专项调研,并进行研讨与质量追踪。目前,学校有1名教师为天宁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2名教师为天宁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书法、道法等多领域。
3. 课题研究亮成效
学校以省级课题《“学习中心”视角下小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抓手,成立“作业指导中心组”,形成“中心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四位一体研修模式。四个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涉及语、数、英、美学科。严菁老师获江苏省美术基本功二等奖、常州市美术基本功一等奖,曹卓老师指导学生获常州市整班写字比赛一等奖;王思瑜、姚飞月、徐颖等老师在天宁区数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有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四)保障后勤,增设施,提效能,服务管理有温度
1.以“平安学校”为本点
学校安全责任有组织,有领导,有考核。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网络,打造了安全平安校园。
2.以“数字校园”为网点
首先,数字布点全覆盖。学校千兆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电子班牌。其次,发布系统网络化。教师现代媒体与软件的使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三,信息发布团队化。打造了一支善于笔耕的宣传队伍。
3.以“民主管理”为热点
有力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教代会、工会、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在各领域起到有效的监督、协调作用。教师凝聚力强,家长对学校满意度高。
(五)特色靓校,建名片,强项目,办学成效有亮点
香梅小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寻找突破口,锁定特色项目,优化特色品牌,取得了明显的办学实绩,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头奥课程特色强
作为“江苏省头奥课程基地”,学校主动作为、立体架构“头奥”校本课程体系,重点开发了“头奥”普惠课程、旗舰课程。在课程实施中,组织学生体验、探究、实践,并参与世、国、省、市的各级比赛。近年来,屡屡获得佳绩,学生的创新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头奥课程的影响力获得了一定范围的扩大。
2.劳动教育特色明
重视劳动教育,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在实践体验中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提高,涵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学校获评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获得常州市劳动实践优秀校本课程,形成《常州娃做常州菜》校本读本,正在建设香梅小厨神视频号。“东篱农场收获节”“银杏节”等都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督导意见和建议
展望学校未来发展,为促进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再创新佳绩、再出新成果,现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以学校文化引领师生精神生活
目前,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师生也有了很好的价值认同,建议学校对“核心文化”进一步梳理归纳、完善架构,形成更为清晰的对“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发展目标、本质特征等,提炼学校的物型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促进特色文化的彰显。
(二)以多元平台成就教师专业幸福
目前,学校专家型优秀教师、骨干型青年教师人数偏少,在教师队伍中呈断层状;学科发展不均衡,领军型骨干教师不足,后续学校要做好名教师的培养工程,特别是要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积极寻找省市内名师,为教师的发展助力,迅速成长为校内名师,从而抬高学校科研能力的底座。
(三)以项目带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品牌有待更高提升,后续应以大视野进行整体规划,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将特色项目植入发展基因,积极推动高品质项目、品格工程建设,让特色更特,让亮点更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