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暑犹薄,但一场见证了天宁教师劳动素养和风采的赛事,却让原本意慵的五月,变得炽热而明媚。历时一月的天宁区劳动基本功大赛历经三轮于五月的最后一日落下帷幕,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那些奋斗在每一个日夜的身影,最终绘出了理想的画卷。
细啄精雕,理论与手工并行
第一轮比赛考验的是参赛老师的理论储备和手工技巧,在编织平结手链和制作丝网花这两个项目上,每位老师都在基础技法中加入了独特的巧思。有的借助花瓶花篮营造整体的意境,有的点缀串珠流苏更添欣赏的价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老师们的手下却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争分夺秒,理念与设计互融
第二轮是三个半小时的封闭式备课,《垃圾分类》这个主题大家都不陌生,如何利用好既定的资源,在形式、设计、互动、情境上加以创新,是这个环节的考验点。从第一轮脱颖而出的12位老师也就此展开了教学设计,关注劳动课程的教学目标,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需求,抓准教学内容的独特价值,回应课程理念的宏观要求,在理念与设计的互融互通中实现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引针拈线,回溯与展望交织
第三轮是模拟课堂教学,常州市教研员孙美荣老师,天宁区教研员蒋春燕老师,新北区教研员周文雅老师一起参与了评审。《缝沙包》这一课充满了旧时童年的回忆与欢笑,如何在引针拈线间,将学生带回以前那热闹的大街小巷,老师们也是各显神通。有的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感受;有的联通以前和现在,设置趣味化的情境;有的通过现场展示,丰富立体化的全面感知。老师们始终坚持育人导向,打造以实践为主线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品质,铸造学生的劳动精神。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劳动课程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天宁教育以劳动基本功比赛为抓手,着眼课程理念,帮助教师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领会劳动课程的设计意图及核心素养的表现,把握劳动课程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不断探索指导劳动实践的方法,只为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虽然区基本功比赛已告一段落,但是劳动课程的实践和劳动素养的培育将成为天宁师生的主旋律之一。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坚信成长的力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愿我们都能满怀憧憬,追光逐影,心怀愿景,盈盈向前!
(文:周昀 图:居莉丹)
![]() ![]() |